《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朱永新著,青岛出版社2020年出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应该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教育也涉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国家。但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禀赋和身体健康方面存在先天差异,也因为经济、社会、宗教、文化、地理、历史、教育资源、家庭环境等客观条件各不相同,教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异常复杂和艰巨的命题。
面对“教育”这样重大的命题,我不免心生惶恐,因为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专业资格。不过,教育与阅读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个人的教育经历和我18年来所从事的儿童文学、少儿出版及儿童阅读推广工作的经验或许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上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东北边陲的一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庄,除了听说过临近的几个小村庄、县城和北京,我完全没有世界的概念。村里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虽然校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努力,但学生们的成绩还是根本没法和县城里同龄的孩子相比。因为偶然间遇到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小种子旅行记》,我对故事、文字和图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父兄送给我的几本课外书《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词典》 《唐诗三百首》 《中学生英语》 《中小学英语教学》也成了我朝夕相伴的好朋友,我常常反复地阅读这些书籍和杂志。苏秦挂六国帅印、苏武牧羊、张骞通西域、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以及安徒生童话故事,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教学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 由于对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喜欢学习,也善于学习,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被外交部录取,2018年获选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从小山村到地球村,一路走来,除了自主阅读和自我教育,还多亏了朴实无华的老师们的关心帮助。
我很幸运,在合适的年龄遇到了合适的课外读物,又遇到了尽心尽责的老师。令我非常感动和鼓舞的是,朱永新主编的《教育:创造无限可能》一书中有大量篇幅介绍了很多质朴、有教育理想和热情的老师帮助孩子并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故事。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切实地帮助到了孩子们,相信也能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并给他们以启发。这些优秀的教师、校长、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阅读的公平。而阅读的公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的不公平。
古往今来,围绕教育问题的论述数不胜数,但无论中外教育家的切入点如何、强调的重点如何,都绕不开一个核心问题,那便是教师的自我成长。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教育理念的升华,会直接影响教育成果,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那身为教师,如何实现自我的成长呢?最直观的方法,当然来自日常教学的积累——教师与学生之间每一次的教育互动,都会为教师的成长积累经验。但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每位老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接触到的学生相对固定,因而能积累的教育经验也相对有限。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收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那便需要教师主动地进行专业阅读。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这是因为阅读能扩展我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我们的思辨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个体生命内在的潜力。身处传播知识、传递文化的精神阵地的教师,自然更应该养成专业阅读的习惯,从而不断增长教育经验、提升对教育理论的认知,进而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教育:创造无限可能》正是这样一本可以帮助教师读者积累丰富教育经验、深入思考教育本质的好书。从名师孙维刚、刘京海、苏静、马文·柯林斯引领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育,到名校长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刘彭芝(北京人大附中)、拉里·罗森斯托克(美国高科技高中)引领的多姿多彩的学校教育,再到爱迪生的母亲,张海迪的父母、卡尔·威特的父亲等引领的极具创新性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收录了诸多教育创造的奇迹,并以系统的阐发和专业的论述对奇迹的诞生追根溯源。其中朱永新先生的几篇论述文章,既有对当下教育事件的反思和关照,更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教育思索,闪耀着汲取自中外教育家和实践家们的思想光辉,生动而雄辩地证明了教育创造出无限可能的可行性,真可谓激动人心、发人深省。书中比比皆是的教育实践案例分析,也从多维度为教师理解教育,了解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资参考的优秀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