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为经济发展装上“绿色引擎”

2020-11-30 22:34:47 作者: 能源转型,为

在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清洁低碳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大势所趋。长三角地区作为能源消费重点区域,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意义重大。11月27日至28日,长三角能源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全国首个绿色能源之都——南通如东举行,与会专家聚焦江苏及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共同谋划能源“清洁化”的新路径与新未来。

清洁减排,长三角发力能源“绿色之路”

“长三角是能源消费高地,也是能源结构转型的‘排头兵’,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迅猛。”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研究员杨雷介绍,目前长三角天然气市场规模已达593.5亿方,并以每年20%的速度加速增长。此外,目前长三角地区大型电力装备占全国总产量的1/3,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海上风机产量占全国的60%,并在全国率先建成特高压骨干电网结构,打造互联互通的能源基础设施。

为实现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江苏在能源结构调整上表现良好。“江苏在能源高质量发展上争做表率、在碳排放达峰上争当示范、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走在前列。”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3276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24%。其中,风电累计装机1149万千瓦,位居全国第八,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被誉为“绿色能源之都”的如东,正是江苏能源绿色转型的真实写照。依托全国独有的海上风电母港,如东吸引华能、三峡、国电投等海上风电行业巨头投资近千亿打造“海上三峡”,成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依托可通航20万吨级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洋口港,先后招引、落户了中石油、国信、协鑫汇东等重特大能源项目,打造全国最大LNG清洁能源基地;依托国内首家采用纯秸秆燃烧发电技术的项目,每年消耗秸秆约17.6万吨,为如东农户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今年1-10月份,全县绿色能源上网电量达到34.7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75.2%。

“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江苏省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许瑞林分享,目前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更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硅片、晶硅电池、晶硅组件等产量均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产品远销海外。“江苏的光伏产业链条长、品种全、覆盖面广,产品更向着差异化、品牌化发展。”

制约重重,渡过能源转型“窗口期”是关键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句不久前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被反复提及。

“对于中国这个能源消费体量来说,碳排放达峰和承诺碳中和间隔仅30年,难度非常大。”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介绍,尤其是在目前能源产业结构总体偏重,煤炭消费比重占近58%左右的情况下,达标并非易事。

在长三角这片经济重地,能源结构偏重的现状仍不可忽视。研讨会上,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蒋旭东坦言,近年来安徽煤炭消费量持续上升,2011年至2018年七年间仅一年煤炭消费用量同比略有下降,增长速度也有加速趋势。“目前,安徽能源结构‘高碳’特征依旧明显,控制煤炭消费形势严峻,压力巨大。”

能源要素配置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清洁能源发展受阻,同样制约着能源高质量转型。“此前,省内很多高水平产业项目因能耗指标未能落地,多个开发区、园区集中供热等煤炭刚需难以得到满足。不仅如此,可再生能源建设难度大,核电开发周期长,清洁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也亟待提高。”浙江省发展规划院能源所所长何恒也指出了浙江能源转型的困难所在。

面对能源低碳转型的浪潮,长三角正朝着低碳化方向努力迈进。“控增量、减存量、促替代、抓节能、重创新,未来安徽将用这‘五步走’控制煤炭消费。”蒋旭东表示,控制与转型并行,才能加快能源转型步伐。“江苏已具备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初步脱钩特征,能耗和碳排放已进入缓慢增长期。要实现提前达峰目标,‘十四五’需重点做好‘两控两优’,即控制高耗能行业产能和能耗总量。对于江苏这样的能耗大省和资源小省来说,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基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区外清洁来电是关键。”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赖力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