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粮食产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0-12-03 13:20:03 作者: 山东粮食产业

□于鹏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指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做好持久战准备,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粮食产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粮食大省实际,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山东粮食产业基础好

融入国内大循环效果显著

山东是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大省。多年来,粮食产业已成为国内大循环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全省粮食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加工转化能力、产品产量等主要指标多年来高居全国首位。2019年,全省粮油加工企业150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21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省粮食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210亿元,同比增长6.5%。全省玉米加工能力达2723万吨,食用油年油料处理能力2542万吨,小麦加工能力4387万吨,均居全国前列。年产小麦粉1591万吨,食用植物油年产495万吨,均占全国20%以上,其中花生油占全国40%左右。

全省粮食深加工生产规模、经济总量已占全国30%以上。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地市排名前50名中山东10个、百强县占18个,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已有5家,过30亿元的企业已达24家。全省较大规模的粮油产业园区13家,年营业收入过1000亿元,占全省粮油加工业总收入的25%以上。

2018年以来,山东着力打造“齐鲁粮油”区域公共品牌,丰富的粮油产品在全国市场上赢得广泛的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2019年“齐鲁粮油”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同时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粮油品牌。全省涉粮企业中国驰名商标51个,鲁花、金胜花生油和西王、长寿花玉米油等粮油品牌家喻户晓,鱼台大米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明水香米、鱼台大米、高青大米、塘崖贡米、安山大米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裕”牌产品进入全国1.8万余家大型超市,远销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宣布实施粮食出口限制,引发国际粮价波动和市场恐慌。山东充足的粮食储备和雄厚的产业实力,为全省众志成城战胜疫情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月26日,全省283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全部复工复产,综合日产能18万吨,成为全国首个应急企业全部复工省份。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融入国内大循环质量不断提升

立足现有优势基础,山东粮食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山东粮食产业不断提升大循环质量的重要抓手。

统筹推进粮食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提高粮食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上游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下游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粮食“产购储加销”多方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合作,建立富世康优质小麦基地6.3万亩,建立智能化配粉车间,按照用户需求实行面粉的智能化定制,加工生产小麦胚芽粉和小麦胚芽油,提升了小麦附加值,实现小麦的“吃干榨净”。同时,发展富世康餐饮连锁店12家,粮油便利店160多家,承租、托管学校食堂19家,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运转。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深入推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持续高标准、严要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运营管理,确保项目真落地见实效,着力打造群众满意的齐鲁样板工程。同时,进一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进科研成果落地,推动“齐鲁粮油”产研孵化中心项目建设,激发内生动力,着力提升粮食优质品率和粮油产品品质,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随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创新引领和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强化,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加快发展,逐步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粮食产业体系,推动粮食产业精深循环发展。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全省玉米深加工产品达到300多个品种,山东西王集团食用葡萄糖、无水葡萄糖、麦芽糊精生产规摸亚洲最大。在小麦加工方面,滨州中裕食品生产的无水乙醇纯度达到99.999%,每吨2万元左右,高出普通产品3倍以上;小麦蛋白粉产品每吨最高1.6万元,高出同类产品3000至5000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