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不相信电单车 共享单车终究走向 " 死 " 胡同?

2020-12-03 18:02:40 作者: 北上广深不相

据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互联网2018年度大报告》显示,共享单车平台哈啰出行有近6成的流量来自支付宝小程序。流量的引入带来巨大的用户。

其次,哈罗有先发优势。在三巨头中,只有哈罗参与的共享单车巅峰时刻的混战,在后续共享电单车布局中,哈罗丰富的共享单车经验和大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哈罗早在2017年就试水共享电单车。

最后,哈罗共享电单车市场份额居于三者首位。据《中国企业家》了解,目前三家共享电单车的市场份额,哈啰最多,青桔次之,美团紧随其后。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李开逐表示,哈啰在电单车行业大概占整个市场60%以上,第二名不及哈啰的一半。

相对美团和青桔而言,哈罗在共享电单车中竞争优势比较突出。也是最有可能突出重围,居于行业首位。但行业内的商业模式才是最终阻碍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哪一家能率先解决行业内的商业模式问题,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行业龙头老大。

离开巨头烧钱,共享电单车只能走向"死胡同"?

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共享单车的成本仍是问题。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电单车的骑行时长一般在15分钟,客单价2块钱左右。以一台翻台率6次的电单车为例,一辆电单车的盈利额在12块。一台电单车的成本为5000元左右,10万台电单车,一天的收入在120万元,大约14个月回本。

除了每辆车的造价外,市面上大多共享单车都采取换电池模式,每辆共享电单车在电池产品、人力、运营的成本近1000元/年。

这样来算,第一年每辆电单车的日成本在16元,之后每年的日成本是3元,但后续共享电单车的使用寿命不断缩减,平摊下来共享电单车能否收支平衡还是个问题。

外加上共享电单车的价格战愈发激烈,共享电单车的优惠套餐有时不到1元/半小时,这种打价格战的情况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恶化。长期以往,最后拼的就是背后的资金。谁会不负重压率先出局呢?

但共享电单车最大的弊端是其商业模式不盈利。

当下共享经济越来越流行,目前实现盈利的只有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宝行业经过厮杀后形成三电一兽垄断且平稳局面,此时的消费者街边充电的习惯已养成,通过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实现营收。跑通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共享电单车能复制成功吗?可能有些困难。

充电宝主要为手机服务,在当下出门在外基本全靠手机搞定,手机没有电基本寸步难行。但在不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下,还有公交、地铁、网约车等出行方式,在刚需上充电宝和电单车就存在区别,也是源于这样区别,限制了共享电单车的涨价空间。

外加上,共享充电宝的不需要额外的人力运营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只要一涨价就能很快实现营收的原因。

两者加起来,共享移动电源就是成本大,涨价空间有限,从而想要复制共享电单车模式获得成功是不太现实。

其根本来讲或是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的本身就存在问题,它并不是适用与大多数共享经济下的产业。

那么三者背后的巨头们为什么愿意源源不断地供血抢市场份额?

首先,市场对共享电单车是有需求,在未来不断摸索前景的道路上,共享电单车或许能够找到适配的商业模式。

共享电单车对于巨头们而言,在当下更多的是流量维系和流量获取的来源。无论是阿里、滴滴还是美团,在自己主营领域中的流量基本见顶,为获取更多流量和留存现有流量,从其他渠道获取流量是很有必要。如果三者某一方退出厮杀,从中流失的不单只是共享电单车的流量,有重合业务的流量或许也流向别家。

三国杀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势必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