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刚 为了绿色的承诺

2020-12-06 18:36:40 作者: 郭万刚 为了

大伙一听,坚定地说,好,就这么干!但是,打一眼机井要花将近30万块钱。这对几个农民来说,谈何容易?郭万刚一边上古浪、下武威,想方设法寻求贷款,一边发动六家人集资3万多元,先开始平整土地。可是,贷款迟迟下不来,六家人前期投入的资金已全部砸进了沙窝。这时候,家里人埋怨,邻居们嘲笑,他们几乎走投无路。

没办法,郭万刚只好动员大伙卖猪、卖羊、卖粮食,想方设法再筹钱。后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他们的贷款终于批了下来。经过4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一口156米深的井终于打成了。望着喷涌而出的井水,郭万刚忍不住哭了。这是救命的水,更是希望的水!

2003年,在两代人的努力下,7.5万亩的八步沙全部治完了。八步沙虽然治住了,但它的北面还是大沙漠,不治理迟早是个害。再说,林场要发展,不能只守摊子,必须再次创业。于是,他们主动承包治理八步沙北面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经过12年的苦干,治理完那儿的11.4万亩沙漠后,2015年,他们又承包治理八步沙80公里外的北部沙区麻黄塘,向那里的15.7万亩荒漠发起挑战。

就这样,40年来,八步沙林场一步一步,一亩一亩,一方一方,硬是把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40年来,他们一共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封育管护面积达到37.6万亩,相当于再造了4个八步沙林场!

治沙也致富

在接过父亲的希望时,郭万刚在思考,老一辈无私奉献的情怀要继承发扬,但也要考虑劳动创造财富价值的体现。当年“六老汉”按下手印承包治理沙漠是为了守住家园,今天我们要让沙漠回报这份付出,尽管这回报现在看来很遥远,但是有希望就要努力。郭万刚决定集资办场,承包周围的荒漠边治理边发展,向沙漠要效益。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通过集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出工记账,折价入股,按股受益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发展。在治沙过程中,郭万刚和大家总结出了“以副补林,以农促林,以林治沙,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更加符合新一代八步沙治沙人实际的治沙之路。

治沙,是人和沙漠的对峙,更是人和岁月的较量。40年过去了,当年的“六老汉”,只剩下两位还在世;今天的“六兄弟”,也在一天天变老。现在,第三代人开始陆续加入治沙队伍,他们的治沙技术在改进,机械化程度在提高,沙产业也在发展。

这个过程同样艰难曲折。治沙是首位,效益是后位。在治理完八步沙后,他们向更大的沙漠进军,面积达11.4万亩的黑岗沙、双槽沙、漠迷沙等分布在铁路公路乡村周围,多年来一直灾害不断。郭万刚率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红柳、棱棱、白刺、花棒等适应沙漠生长的植物,一寸一寸向沙漠深处延伸。种了风吹死,死了再次种,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悲喜,腾格里沙漠终于接受了他们的爱心奉献。沙漠也展现了她另一面可爱的笑脸和怀抱,接受了他们。苗壮了、树绿了、花开了、鸟来了,沙产业也以蓬勃之势呈现出生机盎然。治沙人终于有了收获,尽管这收获微不足道,但希望和曙光的出现却足以令治沙人欣慰。

如今的郭万刚也变成了“郭场长”“郭董事长”,实现了他带领大家劳动创造价值的梦想。但是他更像个“郭老汉”,长年与沙漠打交道,看上去又老又黑,身体消瘦,腰也弯了,头发也白了。他每年都要去看望另外五个老汉家庭,向活着的二老汉汇报工作情况,慰问逝去的老汉亲人。“这些活不做,心里慌得很。”他说,“前人不能忘,没有他们奉献奋斗的基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发展。”

“今天,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作为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中的老大哥,我一定会和兄弟们一道,牢记父辈们的生死约定和庄严承诺,带领乡亲们治沙又致富!”郭万刚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