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郁芬:参与原子弹研制后,又做出中国第一台染料激光器

2020-12-09 23:54:53 作者: 追忆李郁芬:

汹涌新闻记者 张慧 通讯员 殷梦昊 张思睿 金雨丰 温瑞琪

李郁芬走了。

十二月8日清晨2时42分,复旦大学教授、原子能材料专家、激光物理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用者、参加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研发者李郁芬,因病去世,享年92岁。

李郁芬。本文图片 复旦大学供图

在了解这位老教授的复旦师生眼中,她有着超凡的科学家品质与风仪。有学生称,她是自己遇过的最好导师。李郁芬学生、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表明,在李郁芬眼里,没有冷板凳、热板凳,也没有冷科研、热科研。只需国家需求,她就应该做什么。

在儿子张左之的形象中,小时候的他,有时会和父亲去接母亲李郁芬下班,却不知道母亲所从事的具体作业,自己也曾疑问“为什么我的妈妈对原子弹这么了解?”经过各种揭露途径,他才渐渐了解到母亲为国防作业做出的巨大奉献,“妈妈总是做得多,不愿意表功,因而从不多谈此事。”

没有冷板凳、热板凳

“国家需求你,你必定要好好干。”回想起李郁芬,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信口开河这句话。在他看来,这句话是李郁芬思想的原则,她一辈子便是按这个信条来做的。

徐雷说:“在她的眼里,没有冷板凳、热板凳,也没有冷科研、热科研。只需国家需求,她就应该做什么。”

1958年,复旦组成代号为“58中队”的研讨部队,在教授吴征铠的辅导下,展开别离同位素研讨,为研发原子弹供给根底技能,李郁芬是其间的重要成员。

其时,世界上只要美、英、苏三国把握制作别离膜元件的技能,一起该技能被这些国家列为严重国防秘要并禁止分散。

“58中队”的成员边干边学,不断探索行进。无论是从研讨自身仍是从研讨条件来说,这项作业都无比艰苦,有的作业乃至还适当风险。从1958年到1961年,他们坚决遵守国家需求,坚持研讨作业,逐步成为原子能材料专家。

青年时代的李郁芬

1961年十一月,“58中队”整体研讨人员连同仪器设备会集到上海冶金所会战攻关,代号为“真空阀门”,李郁芬任第三大组组长。

其时二机部副部长、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所说,这使命是绝密的,不能和使命外的任何人(包含爱人)谈及此作业。往后不能再署名宣布文章,要从此隐姓埋名。时隔多年,李郁芬参加的效果取得1984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1985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2名获奖人员中,有李郁芬在内的原复旦“58中队”成员共4位。他们的严重奉献,总算为世人所知。

回到复旦后,李郁芬的科研作业并未停步,她参加了其他许多科学项目。

她本来研讨的是原子弹别离膜,从1970年代开端,她从事激光器材、激光光谱及激光医学方面研讨作业。“其实是转了一个行当。”徐雷解说,也是由于祖国需求。其时,复旦从各个学科抽调力气来攻关激光,本来学化学的她,转入光学。

1970年,由物理系、物理二系及化学系抽调部分教师成立了“7051”科研组,李郁芬是大功率激光器研讨小组的负责人,她领导的科研组在1974年研发出我国第一台染料激光器,这比世界第一台染料激光器只晚了约两年,这项效果于1977年取得上海市严重科技效果奖。

第一排中心为李郁芬

儿子曾疑问:为什么我的妈妈对原子弹这么了解?

参加研发原子弹,李郁芬做好了当一辈子无名小卒的预备,面临最密切的老公和儿子,也一向三缄其口。

儿子张左之回想,自己出世不久,李郁芬已参加“58中队”。小时候的他,有时会和父亲去接母亲下班,却不知道李郁芬所从事的具体作业。那时,李郁芬的科研作业极为深重,常常深夜才回家,有时爽性住在校园,张左之和弟弟只能由保姆陪着。

到了读初中时,他出于爱好,借来一本关于原子弹的书。那是由美国制作第一批原子弹方案(即曼哈顿方案)的总负责人莱斯利・R・格罗夫斯所写的《现在能够说了——美国制作第一批原子弹的故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