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牛人都爱读书?不是缓解知识焦虑,而是治愈对生活的不兴奋

2021-03-11 09:18:21 作者: 为啥牛人都爱

然而巧得很,共情和成长思维恰恰是阅读的品质,因为阅读是为了帮助我们打开眼界,而不是印证已有的成见。

少了阅读的品质地疯狂刷书,自然也就找不到任何体验感了。

03.我们缺失的仅仅是读一本书的能力吗?

就拿我自己来说,一年的阅读量在150本左右,有一间敞亮的书房、有一个柔和的香薰、有一杯温热的红茶,静怡的环境却没让我找到阅读的品质,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过山车一样的颠簸:

阅读之前,我会迫不及待开始;阅读中间,我享受到战胜焦虑的巅峰体验;阅读之后,我立刻被下一份焦虑按在地上摩擦,思索“我究竟图什么”这个伟大的话题!

为啥牛人都爱读书?不是缓解知识焦虑,而是治愈对生活的不兴奋

如果说OOXX之后男生想把那个女人一脚踹下床是男人的“贤者时间”,我想我这过山车一样的颠簸就是阅读者的“贤者时间”。

百度上说,贤者时间是一种无欲无求的圣人模式,可不是吗?“我究竟图什么”,这个拷问欲望的问题总在我阅读高潮结束后拷问我一遍。

而我,该如何回答这个“贤者时间”的问题?

这本书到底能带给我什么?这本书对我的性价比高不高?这是我们这一代读书人总爱问的问题,荐书者的书评也基本围绕着读完之后的个人收获1、2、3、4、5......展开,甚至还出现了拆书稿这样的东西,目的就是证明你花 10分钟就能掌握这本书的精华。

我不知道价值论、性价比、收获感、拆书稿等等到底有没有带给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满足感,我只感到我自阅读以来,“贤者时间”的那个问题从没饶过我,“我究竟图什么”——与阅读欢愉过后,我空虚到倦怠。

这样的阅读每多一次,都是一次折磨,就像一夜情之后的厌恶!

为啥牛人都爱读书?不是缓解知识焦虑,而是治愈对生活的不兴奋

“为什么卡夫卡那么难读”、“为什么毛姆的小说总有八卦的味道”、“捷克式的幽默是什么?”就这简单的三个问题让我这个已经读过《变形记》、《城堡》、《月亮与六便士》、《贞洁》、《好兵帅克》的人懵逼,那种感觉就像是最近被许知远吐槽的张大大一样:

“如果亚里士多德走进柏拉图的房间,说出那句‘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那么请问张大大这个屋里,一共有几个人?”

张大大一脸懵逼,尴尬地说了“三个人”。

还记得张大大的那个表情吗?没错,这就是每一个阅读者“贤者时间”的表情:只知道这本书讲的是啥、却不知道这本书好在哪里!

请问,我们究竟图什么?

04.装聋作哑是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记得有这样一个笑话:两个人在森林中遇到熊,一人连忙换上跑鞋,另一个人说,怎么你还能跑过熊?那人回答说,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只要跑过你就行”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所图,阅读也罢、工作也罢,我们拼命孤独地拯救自己,只为不跑输身边的TA。

为啥牛人都爱读书?不是缓解知识焦虑,而是治愈对生活的不兴奋

成功不是绝对的,成功是比较出来的。这是《推销员之死》中最扎心的结局:老推销员死了,他一生追求成功,甚至希望儿子继续为他的光辉事业奋斗,可是讽刺的是在他死后,他们家才过上了无债一身轻的日子。

而这是1949的故事。

今天呢,2021年了,多元化的时代下我们却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穷人故事了。为什么呢?因为穷人的故事不代表成功学,我们在“跑赢身边的人”,我们不喜欢负面的东西,因为那不能给我们带来成功的希望。

甚至身边的爱人听到负面情绪的时候,都会说“大家都挺忙的,不要内耗了好嘛?完全是浪费时间”,负面情绪不利于竞争、我们必须孤独地冷酷着、孤独地做小小的我。

也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我没想着图什么,就想找一个“哑巴”聊聊天,说说我的孤独。而这个“哑巴”就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