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探索多元解纷机制 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2021-03-15 16:39:46 作者: 福建:探索多

“法院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促成消费者与经营者达成调解,对于规范经营者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诚信、公平的消费环境具有积极作用。”业内人士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全年省高院消费纠纷民事案件一审调撤率达62%,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成效显现。各地法院不断健全消费者权益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有关行政机关、行业协会建立联席会议等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大沟通协调,加强诉源治理,畅通诉调对接,积极推动消费领域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对审判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聘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共同推进消费者权益纠纷联动共治。省高院在立案、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为消费者开辟绿色通道,加强对消费者的诉讼指导与释明,通过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线上司法确认以及小额速裁程序等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便利。

在省消保中心的协调下,闽侯农民老陈高兴地拿到保险公司理赔,得到了医疗赔付。据了解,福建银保监局在全国银保监系统率先建立覆盖省市两级、覆盖银行业保险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共9家,开通服务热线968133,创新开展整合“咨询、和解、调解、裁决、仲裁”的“一站式、多元化、非诉讼”的金融解纷福建实践,在全国率先探索保险纠纷裁决模式,试点银行小额纠纷快处模式,取得良好成效。2020年,全辖消保中心共调处纠纷10206件,成功8133件,涉及金额3.11亿元。

14日下午,“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在福州举行。志愿者向市民介绍口罩的鉴别。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实习生 陈若芸 郑丽金 摄

守护弱势群体消费安全

83岁的骆先生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预付了2000元货款,购买了价格7990元一盒的保健品。后经了解,获悉该保健品没有商家所宣传的功效,且价格昂贵。经省消委会工作人员后续积极地协调沟通,商家将2000元的预付款退还给骆先生。

日常生活里,老人、妇女、儿童是消费群体里弱势中的弱势,老年人有退休金而且缺乏消费常识,容易成为欺诈对象。为更好地保障人们的消费安全,省消委会健康专业委员会于3月14日成立,集结了福建省知名的中西医专家、健康管理专家,专业性强的法律专家,旨在关爱弱势群体健康、普及消费知识、谨防消费陷阱,共同守护弱势群体消费安全。

“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消费应保持足够的警惕心理,要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能力,识破不良经营者的骗人伎俩,避免陷入保健陷阱,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大爷大妈们解读相关的消费知识。”省消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对于那些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活泼、消费者喜闻乐见、能够入脑入心的消费教育材料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和专业机构携起手来,可以推出一些受消费者欢迎又有实际教育效果的内容。”

记者手记

为消费者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消费者对于获得消费相关知识的渠道不多。很多消费者表示,主要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获得关于如何选购商品、如何避免消费陷阱的内容,但却难辨真假。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相关的知识愈加专业化。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的知识漏洞设计出让人眼花缭乱的消费陷阱。同时,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群体参与交易活动、金融消费的比重不断提升。由于金融产品及服务具有专业性强、创新度高、品类众多等特点,加之老年群体往往精力有限,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侵害。消费者缺少必要的消费知识,对消费没有合理的规划,更缺少安全意识,部分导致了消费纠纷日益增多。因此,消费引导和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消费教育与指导。加强消费金融教育、提升消费者素养,能从根本上为消费者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有效遏制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发生。要适应信息传播要求,让消费者能通过更方便、快捷的途径接受消费引导,建立文明、健康、节约型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