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每次采访石向东时,记者总是注意他的一双手:越来越厚实、也越来越粗糙。
说到“拼命三郎”,家住长宁区华阳街道的居民们,脑海中几乎不约而同想到一位医生——石向东。
周二上午,在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潘东卫生服务站,“石医生,你好!”“石医生,谢谢哦!”招呼声此起彼伏。穿着白大褂的石向东在诊间穿梭——每位患者需要进行的治疗不同,有些需施针、有些贴膏药,更多患者等着石向东用手法做推拿。
日前,石向东工作室的“海派中医特色疗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入选上海市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老牌粉丝”们知道后,心里有喜有忧,“石医生这样的好医生,拿到荣誉我们当然开心;但他现在已经很忙了,以后患者越来越多,他可得多注意休息啊。”
87岁老患者“香蕉进来,甘蔗出去”
“这双手真的是神奇,腰酸背痛的老毛病被石医生按一按,舒服太多了。”治疗了八年、十年的邻里们跟得紧——“从中心到站点,石医生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
石向东很忙:每周,他在华阳路的中心工作5个半天、在潘东、潘西两个站点各有1个半天、在辖区内敬老院为家床患者也提供1个半天的服务,剩下的时间里,还要忙于学习、培训,精进“手艺”。今年2月,石向东正式晋升为正高级职称——这位一辈子扎根社区的中医医生,用医德和医术为自己赢得了口碑。
87岁的洪老伯就住在潘东站点附近的小区,从曹家渡一路搬到华阳,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女儿放心地把他交给这位社区医生。“8年前,我因腰椎间盘突出前去就医,医生建议我手术治疗。但是我还有高血压、心脏病的基础病史,动刀总有些担心。”
“在我手上,笃定看。”石向东的话就像定心丸,洪老伯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中医治疗。除了针灸和推拿的常规联合治疗,桑枝棒技术、中医功法与康复疗法也贯穿始终。“我年纪大了,也不只是腰疼一个毛病,石医生每次都会先问我身体感觉怎么样,再进行对症治疗。”头疼、膝关节疼、肩颈疼,按摩手法和针灸位置都不相同,洪老伯用了个形象比喻:“香蕉进来,甘蔗出去。”“我每周二治疗后,接下来三五天都能利索行动,然后开始觉得痛了,又正好到下一次治疗期。”拄着拐杖、弓着腰来的洪老伯,离开时总能直起腰,“就冲着我的疗效,原本对中医持保留态度的老伴也愿意来试试了。”
从“石向东”到“石向东团队”
近年来,每次采访石向东时,记者总是注意他的一双手:越来越厚实、也越来越粗糙。他的拿手绝活,核心来自华东医院“朱氏一指禅推拿”传人朱鼎成教授的“一指禅技术”。正因为性格中的敦厚、平实,与天赋和悟性,朱鼎成相中了他,“光有后者不够,学习推拿十分艰苦和枯燥。”很长时间里,石向东就在家中,用大拇指在米袋子上反复按压寻找感觉,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患者们说,“感觉石医生手法的渗透力更强了,皮、肉、筋、骨都能舒服。”
临近下午1时,大厅里还有不断前来的患者。石向东几乎每天都顾不上午餐,“不到2点,他基本歇不下来。”李老伯看在眼里,总是过意不去,“但石医生不愿意让病人等他,必须全部收工才吃饭。”在多家医院辗转治疗,最终慕名而来的李老伯说,选对医生有时比选对医院更重要。
不过,患者群如滚雪球般越发庞大后,“石向东”也成了“石向东团队”。在他眼中,只要愿意来学习,就没有高低之分。“哪怕起点是治疗师,经过勤学苦练,也完全可以成为推拿医生,独立坐诊。”2017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康复专业的樊志远,如今也是独当一面的“主力”,“不止教技法,石老师也身体力行教我们如何与患者相处。”如今,若碰上性子急躁的患者,樊志远也能面带笑容悉心解释。
如今,石向东还有7名特殊学生——近期,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为国家级盲人医疗按摩实训基地,在市区两级残联、卫健委的支持下,长宁区首位执业上岗的盲人医疗按摩师张海宾被中心录用,拥有了固定患者群。去年,因工作受到疫情影响,低视力按摩师钱纪丽也在石向东工作室跟师学艺,“她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科班毕业生,对中医经络很有研究,如今也能独立出道了。”石向东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