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平米出租屋里的300个抗癌家庭:为什么偏偏是我家要遭遇这些?

2021-03-20 09:21:06 作者: 80平米出租

但没有人敢为子女的未来打包票。刘航最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活在当下”。

吕燕燕最近刚养上20只羊,若是精心照顾,母羊们下下来的小羊,一只能卖上800元。

有了羊,还钱也有了盼头,生活也有了盼头,吕燕燕是这样觉得的。但每次来北京前,她还是不想来——“一到时间,我就总担心会不会复查出来什么”。出发前一天,吕燕燕都要躺在床上歇息,胸口闷闷的,直到“太阳升到老高”才起来。

80平米出租屋里的300个抗癌家庭:为什么偏偏是我家要遭遇这些?

吕燕燕在“小家”的厨房里做饭。实习生李雨凝摄

自从儿女生病以来,吕燕燕的生活便被复诊切割成了一个个小单位,每月固定循环一次,剩下的日子,则全围绕着这来北京的7天过活。

好像只有在医院、老家、“小家”三点之间奔波时,她才能有一点“真切在活着”的证据。

王艳萍也考虑过为女儿重新办理入学。5年前离开时,女儿以前玩儿的小伙伴都已经上到了四年级,但她因为生病,至今没上过一天学。“其他孩子会不会笑话她?”刘航有点担心。

但他转念一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她能认识几个字,不至于成文盲,我就满足了。”

康复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总能在家长间引起话题。他们中有的还能回归校园,把功课补齐的同时甚至能考个前几名,引起了大人们一阵感叹。

“那考虑过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吗?”

“还管什么起跑线,只要他还在喘气儿就行啦。”一位妈妈哈哈大笑道。幸运的孩子总是少数,家长们已经不再望子成龙,“咱们也不知道还能陪多久。有多远,就是多远了。”

来过小家的孩子里,有三分之一都会无可奈何地走向死亡。迎来送往过超过300个家庭,刘航看到一些曾经密切联系的微信头像慢慢沉到对话页的最底端,他心里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有些是孩子没了,有些是治好了,便不愿再跟过这种生活的我们来往。”天色将晚,刘航坐在“小家”靠窗的角落里,夕阳把他的半张脸照亮,另一半又在阴影里,“我希望都是后一种。”

(文中采访对象刘航、王艳萍为化名)

文 李雨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