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学历仅高中的他 如何“逆袭”成“清水混凝土诗人”

2021-03-22 07:59:48 作者: 最高学历仅高

◆以1∶1比例复现的“水之教堂”。

说起80岁的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人们不会陌生。在上海,保利大剧院、震旦博物馆、明珠美术馆·光的空间等不少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地”,都出自他的手笔。过去半个世纪,凭借设计的近200项国际著名建筑,他接连捧获包括“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然而,人们可知,为何安藤忠雄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他又是怎样从只有高中学历的职业拳击手一路“逆袭”?

日前,国内迄今最全面的安藤忠雄回顾展亮相上海复星艺术中心,这也是安藤忠雄全球巡展继东京、巴黎、米兰之后的第四站。展览以“挑战”为主题,集结建筑模型、设计手稿、书法篆刻以及大量独有影片、照片、旅行笔记等饱满信息,全景展现一代建筑大师的传奇人生及其对人生永不停止的挑战。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展览依据展出地建筑特点,对空间布局、结构加以特别改造,“搬”来了安藤忠雄独具设计特色的光影空间——“水之教堂”与“光之教堂”。置身这样的空间,安藤忠雄的设计之美予人更为直观的感受,关于这位建筑大师的一连串疑问也被一一解开。

素朴的东方式“哲思禅意”,唤起建筑与大千世界物象的对话

安藤忠雄的建筑,凝结着一以贯之的美学理念。一方面,他往往仅以犹如素面画布的“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用简单的几何造型别开生面,另一方面,他偏好于在建筑的“留白”里,引入风、光、水等自然元素。这些都让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素朴的东方式“哲思禅意”,唤起建筑与大千世界物象的对话,也为建筑注入特有的精神灵性。

位于大阪市的 “住吉的长屋-东宅”,由安藤忠雄于1975-1976年改造完成。这是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原点,也是此次展览最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不仅带来建筑模型,还在展厅复现了建筑的标志性门框与廊柱。长屋是日本常见的民居样式,窄窄小小,几栋排成长长一条。安腾忠雄将三栋长屋中间的一栋改造成了带天井的建筑,留设出的室外中庭将四季变化引导至生活空间,为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喘息之处。在日本,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往往是从居民建筑开始的。但正是凭借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民居改造项目,安藤忠雄摘得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

展览以1∶1比例“搬”来的“水之教堂”与“光之教堂”,让观众直面建筑的震撼力——它们均可谓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完工于1988年的“水之教堂”,坐落于日本北海道,以面朝河面的设计,让建筑对自然敞开怀抱,设计上既保留了教堂的神圣与庄重,又巧妙地将光和水引入。在复星艺术中心一楼原本的咖啡吧区域,人们将与之邂逅,体味这方空间的静谧,甚至能够感受拂面而来的微风。“光之教堂”1989年亮相大阪城郊茨木市,因其在教堂一面墙上开了一个十字形的洞、拥有如“神来之笔”的特殊光影效果而闻名。二楼展厅,这方空间的复现,不禁令人想要停下脚步,展开一场冥思。在安藤忠雄看来,在展厅里复现自己的建筑,挑战难度不亚于设计建筑。但其实这两种设计思路又是不谋而合的,那便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场地的个性,创造只属于那个场地的风景”。

安藤忠雄更多的经典作品,在展览中以精美的建筑模型一一登场。且看他为直岛文化村项目设计的核心建筑倍乐生之家——直岛现代美术馆,美术馆与酒店融为一体,其中“椭圆”客房的六个房间围绕椭圆形池塘建成,凸显向外开放的空间感,即便在室内也能感受到外部的自然。堪称近40年日本现代艺术代表作品之一的地中美术馆,同样令人大开眼界。这座美术馆一如其名,建筑主体大部分埋于“地中”,设计将对自然的破坏降至最低,达到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整座建筑采光尽可能利用自然光,最大限度保留了直岛的自然景观,成为地缘性艺术的典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