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从传统到当代

2021-03-23 15:25:59 作者: 中国年,从传

策划 Planner / 本刊编辑部

执行 Pictures / 九月 September Jiang、弥生 Mi Sheng、杨志成 Yang Zhicheng、吉丽 Ji Li

文 Article / 弥生 Misheng

图 Picture /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Crafts Museum, China Academy of Art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深刻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2021年的新丑春节,从政府到高校,再到民间,仍然以各式各样的丰富形式,在线上和线下将中国年的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全球抗疫的文化亮点。

春节是展示中华文化的高光时刻。在世界范围内,春节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标识性符号,凝聚着民众较高的情感认同、家族共识和文化认同。春节寓意着欢乐和团聚、祈福和安康、奋斗和收获,蕴含了山河锦绣、国泰民安、幸福美满等理念,寄托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和价值追求。

展览现场

然而在今天,春节的含义和形式与过去大不相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城乡关系的极大转变,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忘记四时变化,传统节日常常要靠日历中提醒才能记起。在被商业渲染的西方节日氛围中,我们与传统节日的关系似乎日益遥远。那么,如何让传统春节中丰富的年俗回到当下,激发更多年轻人对“中国年”的兴趣?

2021年2月,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浙江美术馆、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年-文化与设计”系列展览便是一次综合了春节文化习俗方方面面,给广大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中国年”体验。本期特稿,我们着眼于“中国年-文化与设计”展览,借由展览的思路,一起回顾传统年俗之丰富,体会今天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前沿研究者们对于“中国年”的当代诠释。

刘海戏金蟾瓷塑 江西景德镇

展览分三个展区:《日用皆道——年的艺术》(浙江美术馆),这部分收集整理了传统“中国年”相关的文化样本,呈现传统生活年俗中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张灯结彩——春节的视觉》(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这部分特邀国内五所院校的师生,从中国人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将中国传统年俗符号进行提炼创新,创作出有关年轻一代对“中国年”的视觉设计、产品设计、视频影像、交互装置等作品。《大过中国年》(自然造物民艺研究中心),这部分由民艺发展团队“自然造物”以“发现中国民艺之美,复兴中国传统民艺”为理念,从商业逻辑出发,将中国传统民艺传统进行再设计,以现代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

虽然展览筹备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但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两年,是对“春节”文化与设计研究的一次全面展示。据杭间教授介绍,展览有几大特色。

红金斑犀皮漆葵瓣式九子大攒盒安徽 甘尔可

首先是对春节的文化含义进行了梳理,探讨了传统年节和物候的关系。展览前言里引用了文化学者余世存先生在《节日之书》的一段话:“节日来源于时间,传统中国节日来源于四时、二十四节气、农耕时间。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等等民俗事象和观念。更重要的,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春节作为一个传统佳节,对当代中国人而言依然重要。“中国节日跟物候有极大的关系。物候不仅是一个物理气候,而是中国作为农耕社会,几千年来产生的一套文化系统制约,极大影响了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而它早已从原来的一种工作生活方式,逐渐通过社会的约定和不同人群对他的歌咏上升为一个文化层面的东西。虽然在城市里的人比较少地受到了物候的影响,但从更久远的角度来看,这种乡土社会的幕后的关系依然存在。” 杭间教授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