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勇:疫情时期的《故宫六百年》

2021-03-24 07:22:55 作者: 祝勇:疫情时

祝勇:疫情时期的《故宫六百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3月28日,马上就将七十岁了。社庆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决定辑录并邀请部分作家、评论家、学者、翻译家、编辑家等,撰写他们眼中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讲述他们的作品在人文社出版的种种难忘经历……于是,就有了《文学名著诞生地》这本纪念性的书。

在社庆期间,我们公众号将不定期地刊载书中收录的文章,以追忆出版社70年里曾流淌过的点点滴滴。今天推荐给诸君的是作家祝勇先生的文章,提及《故宫六百年》在人文社的出版过程——

2020年是紫禁城肇建六百周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五周年。中国人讲六十年一个甲子,紫禁城刚好度过了十个甲子。在我们的生命里,能与这座历史之城的六百年相遇,实在是一种幸运。但谁也不曾想到,期盼已久的故宫六百年,竟然在一场全球大疫情中度过,而我更不曾想到,我的《故宫六百年》一书,竟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战战兢兢地出版。

自2014年年底开始动笔,经过近五年的艰苦写作,到2019年夏天,《故宫六百年》终于写完,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室的赵萍和薛子俊。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合作,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2000年,我主编的两卷本《重读大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17年2月,臧永清先生出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即将上任时,我们在国展中心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商定了将我所有关于故宫的作品全部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包括已出版过的作品,更包括正在写作中的作品,其中就有《故宫六百年》。这一年的秋天,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签订了“祝勇故宫系列”的出版协议。签字那一天,我手持装着协议的人文社大信封,当代文学编辑室主任赵萍专门给我拍了一张照片留作纪念,说这张照片也会成为“历史”,今日回看这张照片,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激。第二年5月,“祝勇故宫系列”的第一本书《故宫的古物之美》出版,当年发行量超过十万册,被中国出版集团评为年度“中版好书”,并入围“中国好书”年度榜。

祝勇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祝勇故宫系列》出版合同签字后留影,2017年,赵萍摄

《故宫六百年》交稿后,《当代》杂志在2019年第六期一次性刊发了二十五万字的全稿。幸运的是,这一期,刚好是《当代》杂志创刊四十周年纪念特刊,除了《故宫六百年》和葛亮等作家的三个中短篇,其余皆是蒋子龙、张炜、徐贵祥、潘凯雄等新时期著名作家、评论家的纪念文章。《故宫六百年》发表在这一期杂志上,既是对故宫六百年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代》杂志创刊四十周年的一次纪念。我没想到,我的一部书稿,将我们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当下,建立起“神奇”的链接。

2019年12月27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出版集团举行“文学记录中国——纪念《当代》创刊40周年朗诵会”,铁凝、王蒙、刘心武、贾平凹、张炜、陆天明、刘醒龙等作家都出席了这次朗诵会。朗诵会上,也为《当代》文学拉力赛举行了颁奖仪式。

应红为祝勇颁奖

人民文学出版社应红总编辑为我颁了“年度长篇总冠军”奖。授奖词说:《故宫六百年》“有系统有条理地讲述了故宫的方方面面,似水流年,小处生动,大处磅礴,充满了一个文人与学人对于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这些都是溢美之辞,但“温情与敬意”五个字,我却慨然笑纳。对于故宫(紫禁城)所经历的六百年,我的书里有解剖与批判,也不乏温情与敬意,因为所有解剖与批判,都缘于我们内心的温情,都不能遮蔽我们对自身的文化传统的深深敬意。

2020年元旦,我与欧阳江河、叶兆言、苏童、毛尖、杨炼、西川等作家、诗人相聚在南京,参加了一场跨年朗诵会。春节之后不久,我的新书《故宫六百年》就要出版了。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年,我的心中充满期待。但谁也没有想到,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打破了所有的计划。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