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在当下中国,中产焦虑症的严重程度似乎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最直接的一个指标就是“鸡娃”。经济学家德普克和齐利博蒂在《爱、金钱和孩子》一书中指出:经济不平等、教育回报高的国家,父母可能会更专断、更“鸡血”,更喜欢向孩子灌输出人头地的理念。在中国,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极高,家长们往往有“输不起”的心态。
家长如何缓解焦虑?如何破解“鸡娃”现象?如何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家庭氛围?近日著名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在接受搜狐教育采访时表示孩子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升;作为家长,最需要耐心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而家长们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是提升自己的认知。
孩子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升
搜狐教育:近年来,中产阶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着一种普遍的焦虑,作为母亲,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焦虑的?
郝景芳:很多时候家长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准确的评判标准,有时候只是根据背了多少单词,做了多少道题等一些相对比较量化的标准评价孩子,但孩子真正的成长来自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各项能力的提升。布鲁姆学习法金字塔的底部到顶端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这六大维度,其中家长们更应该培养孩子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的能力,不是只是简单的记忆。
所以我觉得家长们缓解焦虑的最好方法是提升自己的认知。
搜狐教育:您觉得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是最理想的,一个家庭爸爸、孩子、妈妈分别扮演怎么样的角色才能够建立起非常理想的家庭氛围呢?
郝景芳:其实在家庭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自己,但核心的点在于家长是按照“模具”培养孩子还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教育态度是最核心的问题。例如在写家庭作业时孩子因为马虎出现了一些错误,如果父母是按照模具培养孩子,他们心里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那他们就会对孩子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孩子不断修改、练习,孩子可能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但是如果具有“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思维,他们可能会通过找错误、锻炼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等方式帮助孩子变得更细心一些,而却不会苛刻的要求他,这种时候孩子不会感觉到压力。
作为家长,最需要耐心的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
搜狐教育:您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比较关注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呢?您更希望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郝景芳:其实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自我认知,例如很多父母都为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感到非常头疼,背后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形成自我认知,包括为什么要写作业,为什么要学习,现在学习的状态怎么样,未来希望发展成什么样。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形成自我认知,学习肯定没有动力。
作为家长,需要耐心的帮孩子建立自我认知,首先要给孩子一些小的鼓励,例如写完一部分就可以休息一下,鼓励他一些,通过这些细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要帮助孩子养成很强的原认知,让他能够去自我思考,能够相信自己。孩子的自我认知需要父母经常跟孩子交谈、鼓励,和孩子一起去建立他自己的目标感,这是需要长期去做的事。如果孩子是自发的,由内而外的想学习,他会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学习。
3-12岁的孩子非常适合做通识教育,父母要根据孩子兴趣引导孩子成长
搜狐教育:您近几年一直致力于3-12岁孩子的通识教育,为什么通识教育这么重要?
郝景芳:做3-12岁孩子的通识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都非常有好奇心。例如3、4岁的小朋友都特别喜欢各种动物,对动物生活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非常感兴趣。还有些孩子非常喜欢天文的,喜欢探索宇宙的奥秘。这些兴趣不是家长们强加给孩子的,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非常强,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
而现实中,家长们经常特意切断孩子的兴趣,孩子希望看关于动物、关于周游世界的书,家长却要求孩子们做20道口算题。所以做3-12岁孩子的通识教育就是孩子们真正想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