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低调做公益 孩子捐出压岁钱
他们自掏腰包帮助一群特殊孩子 希望能把公益做得更有人情味
■杨巧玲(右二)一家人和中心负责人周秋蕊(左二)结成了固定帮扶。
■中心的孩子们特别喜欢和杨巧玲母女一起玩。
□文/图 本报记者 李兵
在石家庄市,有这样一对年轻夫妻。从2020年年初开始,夫妻俩就将公益志愿服务放在了生活的首位。一年多来,夫妻二人在业余时间低调参与了多次公益活动。这一天,在妻子的倡议下,一家人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5000余元的爱心物资亲自送到了平山县一所特殊儿童教育机构。他们说,要把公益事业做得更加细致,做得更有人情味。
第一次见到特殊儿童
3月26日10时许,冒着蒙蒙细雨,市民杨巧玲带着丈夫和女儿,在两位朋友的陪伴下驱车从石家庄市区来到位于平山县县城的平山萌童康复中心。
“阿姨好!姐姐好!”杨巧玲带着10岁的女儿刚刚走进中心的大门,一群年龄不同、身高不一的孩子一下就围了上来,把母女俩着实吓了一跳。不过很快,杨巧玲的女儿吴朝阳就和身边的孩子们熟悉起来。其中有一个叫子涵的女孩,更是一直拉着吴朝阳的手不肯松开,俩人玩得特别开心。
“这群孩子特别单纯,特别阳光,我很喜欢他们。”面对眼前这群因为脑瘫、自闭症等原因,行动和语言与同龄人明显有所不同的特殊儿童,杨巧玲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的想法。
优质被褥、米、面、油、消毒液、口罩,这次前来,杨巧玲和中心负责人周秋蕊经过沟通,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5000余元的爱心物资。“由于车辆原因,这次没能把准备捐给中心的床运过来,过阵子我们会专门再送一趟!”
“这是我在春节期间收到的压岁钱,总共2000元,我决定把这些钱都捐给这里的孩子。”当着大家的面,吴朝阳将自己的压岁钱交到了周秋蕊手中,希望这些钱能够帮到那些可爱的小朋友们。吴朝阳说,听说父母要来帮助一群特殊的孩子,她也要为此出一份力。面对好心的杨巧玲及其家人,周秋蕊十分感动,连连道谢。
休息室、娱乐室、学习室,了解清楚中心的各个组成部分后,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特殊群体,杨巧玲一家人感触很深。由于这些孩子的身体缺陷,他们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学习和生活,但孩子们乐观的态度和中心老师们的爱心照料,让杨巧玲和家人决定把这样的爱心帮扶持续下去。“这是我和家人第一次走出市区来做公益,这条爱心之路还需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杨巧玲说。
小护士的“大想法”
今年33岁的杨巧玲,是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的一名护士。身为医务人员,在2020年及2021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杨巧玲都勇敢冲锋在抗疫第一线。
“曾经,我觉得这只是一份工作,但这两年在抗疫一线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白衣天使的责任与义务。”杨巧玲回忆,在2020年的疫情防控中,她曾连续两个多月没有回过家。在医院忙碌的日子里,她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同时,由于医院的相关管控措施,杨巧玲在值班结束后经常会在病房多呆一会儿,义务帮助患者办一些小事。转接患者家人送来的生活用品,帮患者跑腿拿个快递,但凡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做到的,杨巧玲都会主动出手帮忙。也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儿,让杨巧玲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在医院值班的日子里,真正与患者和家属深入交流后,我发现对很多人很多事儿的了解都太少了,而且,公益人人可以去做,就看你的初心是怎样的。”作为家里的独生女,杨巧玲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很简单,也正是因为这份单纯,让杨巧玲有了“大想法”,那就是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去做一些公益活动。杨巧玲认为,参加公益活动之后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是难以言语的,那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认可和褒奖。
夫妻俩一直低调做公益
杨巧玲的丈夫吴永帅是石保集团国鑫护卫的一名副大队长,妻子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期间,他除了用手机和对方交流外,只能抽空在给妻子送早饭的时候和对方短暂见个面。当时,夫妻俩见面后聊的内容,大都是如何去帮助更多的人。用杨巧玲的话说,生活,本应该丰富多彩一些,而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则是最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