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一年浪费200个亿,教材循环到底卡在了哪?

2021-03-30 08:44:35 作者: 教材一年浪费

但在民办学校,教材循环却并未普及,多所成都民办学校的老师表示,因为学生缴纳了学费和书本费,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发新书,并不会对教材进行集中管理,“音乐、美术等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区别。”

难点:语数外等学科笔记多、更新快

教材循环要落实基本不现实

在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中,对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进行了明确,即小学的《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的《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同时,《意见》也提到,循环使用的科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实际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学校也的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教材一年浪费200个亿,教材循环到底卡在了哪?▲教育部官网截图

双林小学在最开始实施“教材循环制度”时,也将科学这门学科纳入其中,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学校发现,上科学课经常需要记录实验数据,教材上就有很多表格,但学生又不能在教材上随意书写,只能将表格抄在作业本上,非常浪费时间,另外,科学课有时还会有调考,对学习的质量要求较高,对学生来说,需要复习时却存在缺少课本的情况,也会导致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于是,学校很快便取消了将《科学》作为循环教材,目前仅保留了在音乐和美术两门学科上实行“教材循环制度”。

在王维令看来,每一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学习方法的不同,对于教材的使用情况也不同,音乐和美术等学科能实现教材循环,在于对教材的依赖不大,学生仅看着教材,也能跟老师学到知识,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不一样,这些学科学生需要做大量笔记,且需要随身携带进行预习和复习,不可能对这些学科的教材进行集中管理,同时,这些教材的使用频率也高,导致书本很容易折旧,实现教材循环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另外,教材更新速度也是让语文数学英语等教材难以循环的另一大原因,在龙泉一小陈老师的印象中,音乐和美术的教材在五年内仅有过两次修订,且修订后对教材使用的影响也不大,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材更新快,特别是像“道德与法制”学科,几乎每年都会更新,一旦更新就会导致旧教材无法使用而不得不使用新的教材。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教师和校长对于教材循环的未来持相同观点,即只可能在音乐、美术学科中进行,在其他学科里普及基本不现实。

此外,一名成都校长表示,受疫情的影响,尽管学校对循环教材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消毒工作,但部分家长也开始对教材循环提出了意见,建议学校在疫情期间暂停使用循环教材,与此同时,从去年教育部明确2022年美育中考全面推行后,音乐和美术的教学方式也会发展改变,对于未来这两门学科是否还能继续实行“教材循环制度”,该校长对此持“有待观察”的态度。

解决:建立切合实际的教材使用制度

可探索数字教材模式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业内普遍认为,教材循环使用,可节约资源、更加环保,也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但就教材循环使用具体情况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使用,只在少数科目的教材实施,循环使用的教材只占少数。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循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即二手市场,但购买二手书的学生、家长并不多,教育部门与学校也无相应的支持、配套措施。推进教材循环使用,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体系,并转变家长和社会对旧教材的观念。

熊丙奇表示,教材要循环使用,首先要求教材的印制质量要高,这就可能带来教材价格的提高,如果教材没落实,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同时,教材循环也意味着出版社、发行机构减少收入,从利益角度看,出版社、发行机构并不希望看到教材循环起来。

因此,截断教材出版的利益链,建立公开、透明的教材采购体系,对于推进教材循环就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