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书俱老,都不负时光,往事如烟云,书将何去何从?
作者 | 姑苏枕河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人与书俱老
每个人都会老,每本书也是,爱书者逐渐老去,所藏书将归于何处呢?这是个问题。
我租住的小区有一位老人,有一次偶然得知他家里藏了不少书要处理,就和朋友徐老师去拜访。老爷子八十多岁,形容枯槁,拄个拐杖,说话也不利索。他打开车库门,让我们进去选书,书都是老书,但并非是线装书籍,有一些数学类旧书、艺术类旧书、文学类旧书等,都是有年代的一些书。徐老师因从事艺术,就选了几本书法字帖,我因从事数学教学,就选了几本数学类旧书。
每书一价,但并不便宜,后又看到有几捆扎紧的书籍,就想拆开选一些。老人连忙拒绝,言道这些书籍是我留着看的,不卖。后续得知,家里小孩对书都没有兴趣,老人攒书攒了一辈子,也有上千本,现在人老眼花,不得已处理一部分。支付书费得用现金,我和徐老师凑了凑给他。随后出门而去,再回头看老人老态龙钟的倚门望,颇感一丝怜意。
04年春天我在安徽省界首市一中上学,那是高三复读的第三年,我在校外租房。某次在街上瞎逛,突然眼中闪耀出光芒,原来离学校往西隔一条街处,开有一个旧书店。旧书店只租书不售书,店名我忘了,经营者是两位老人,夫妻二人,年龄大概七十几岁。我遂进门,问如何借阅书籍?老人答,只需支付押金五元,便可借阅一本,一月内归还,可以再借,如若超出一月,则需要支付滞纳金。
当时五元蛮多,我在界首一中求学,一般生活费一月一百块,但爱书天性,仍旧掏出五元办理了借阅卡。第一次借书一本为《太平天国演义》,这本书看了大概二十几天,随后归还。第二次借了《童林传》上本,这本书至今以为遗憾,因为没还。当年4月份,安徽省打击高考移民,我被遣返回河南上学,换书来不及,待我再有时间去还时,此书店已关门。据说两位老人精力不济,无法继续经营,如今想来,颇为唏嘘。
有一次去白塔西路旧书店淘书,正好有一客人和店主聊天,店主是老朋友韩永。此时刚好新年刚过,就在前段时间,不知是问到了什么?韩永讲了一件小事。他说有一位老人可能出事了,我比较好奇就问,怎么回事。韩永说,一直有一位九十多的老爷子来店里送旧书,自己收藏的旧书处理给韩永,时间长了,就有了一些交情。某次老爷子说,如果哪一天我不来送书了,可能就是我已经死了。
韩永说,以前老爷子都是月把半月过来送一次书,一次十本二十本,但距今三个多月都没来送过书了,估计有事了。我连忙说,那你可以去看看老人啊,我可以和你一块去。韩永说,当时只记住了这句话,突然想起来了,根本没问过老人家家庭地址。唉,人生都有遗憾,但希望韩永说的都是猜测,或许过几天老人还会过来送书。再送书的时候希望韩永一定记一下老人地址,或许某一天老人不再送书了,我们有机会去看看老人。
前几天去人民路旧书摊淘书,和一个摊主聊天,摊主最初是在彩香旧货市场经营书店,后来则又搬到观前街粤海广场,后来又搬到人民路旧货市场经营。我经常去淘书,都认识我,后来知道我是数学老师,一度想把上初二的小孩送过来跟我学习。聊天时她提了一件事,问我有没有兴趣,大概意思是她认识个老太太,人年纪大了,八十几岁,老爷子不在了,家里原来收藏了一些线装书,想处理,问我有没有兴趣。
其实我淘书这么多年,苏州的旧书店旧书摊都比较熟悉,甚至在开的和已经倒闭的都知道不少,家里的书也淘了十几个书架。我和大姐说,虽说我喜欢淘旧书,实际上都是淘的一般价值的书,线装书籍我并不懂。她说,十几册书老人只卖两万元左右,我因为不懂所以没办法。但建议让懂行的书店店主去看看,大姐认识十方书屋店主,就说那我让十方书屋蒋老板看看。十几册线装书籍卖两万块钱,不知道实价如何,好书卖给识货的人,两相得矣。
钮家巷文学山房旧书店,在苏州是一个网红书店,全国也算有名的一个。此书店经营已三代121年,现在经营者为江澄波老爷子,我去过好几次,且前段时间刚去过,还得了江老先生的签名书籍,以及合影留念照一张。江老爷子今年九十有六岁,身体尚好,只是眼神差了,他是修古籍的专家,也是古籍鉴定专家。但因为现在年龄大了,老眼昏花,从今年起就无法再修古籍了,只在店里看店,有时卖些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