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大潮催热灵活就业

2021-04-06 08:00:27 作者: 数字经济大潮

相关链接

你为啥选择灵活就业?

智联招聘《2021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显示,22.2%的受访者有过灵活就业经验,该群体主要由于“工作时间和地点灵活” (48.7%)、“在正式工作以外增加一份收入”(46.9%)而选择成为“斜杠” 青年。另外,灵活就业的工作压力小、劳资关系平等的特点也有效缓解打工人在职场上的累与难。其中,通过便捷的互联网平台,成为 “斜杠”职场人最容易摸到门槛的灵活就业形式。

不过,实际灵活用工形式与职场人理想状态存在一定偏差。从智联招聘的报告来看,在受访者期望的灵活就业形式中,依托自身知识储备、技能与特长的工作聚集更高从业意向,新媒体工作、媒体人/记者/写手、独立摄影师/画家/设计师分别占比38.5%、27.9%、25.3%。

对于未来全职工作和灵活就业的计划,坚持一直全职工作或灵活就业的分别占比22%、5.7%,更多受访者介于两种状态之间。具体来看,36.7%表示有一定积蓄后开始灵活就业、13.9%也表示全职退休后再进行灵活就业/创业,还有19.3%认为可以暂时灵活就业,有合适工作后进行全职(见左表)。

针对完善灵活就业环境的建议,54.2%的受访者提倡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补贴、减税等支持,52.8%认为应完善灵活就业者社保等福利制度,还有51.7%建议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等支持。

冯馨:吴老师说的没错,平台上有大量的兼职司机,他们很多都在本职单位缴纳了相关保险。这种情况下,平台一方面加强与主管部门和学界的沟通交流,为制度创新提供更多实践参考;另一方面也在创新自身的保障体系,从平台角度为灵活就业者提供保障。

例如,滴滴设立了“关怀宝”为司机提供安全保障,由滴滴平台承担费用、第三方保险公司参与,为平台司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2017年还启动了“点滴医保”项目,司机可自主选择是否加入该保险计划。具体操作中,考虑到兼职的司机较多,在平台上也能灵活进出,“点滴医保”没有采用一次性缴纳全部保费的方法,而是实施按单缴纳,即加入计划的司机每接一单就有一次小额度的投保,保障额度由此积累增加,最高赔付金额可达百万元,目前已有250万个网约车家庭加入计划。

吴冬媛:非常认同滴滴出行在平台内部创建的保障模式,在目前针对灵活用工的社会保障政策尚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共享经济平台自发的保障制度很好的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徐笑君:我还注意到,一些短视频博主会出现被盗用视频创意的情况,与网约车平台注重安全保障不同,内容聚合平台需要更关注灵活就业人群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上更为成熟的市场相比,国内知识产权现有的监管措施和民众意识尚显薄弱,需要平台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内容创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

市场呼唤更多高技能岗位

记者:未来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灵活就业趋势将如何发展?灵活就业市场中, “工作”和职场也将重新定义,这对灵活就业者提出了哪些要求?

吴冬媛:首先,未来灵活就业的人会越来越多。有研究预测,在2036年,中国灵活用工人数将达到4亿,是现在的两倍。同时,国内共享经济平台的发展也正受到政策鼓励扶持,未来它所能带动的灵活就业规模将更为广阔。

其次,目前我国灵活就业岗位以低技能为主,准入门槛较低,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不高,但其他一些国家的灵活就业市场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高技能岗位。以国际网站Upwork为例,该平台上的工作多为高技能工种,以程序开发、互联网技术、工程建筑、设计、翻译等工作为主,75%的用户拥有大学或相关职业学校以上学历;相应地,它的用户获得的时薪也更高,可达几百甚至上千美金。高技能人群的灵活就业所带来的附加值和效率更高,目前国内也有一些主打高技能人群的共享经济平台,但尚未形成巨头规模,因此,这类平台的壮大将是未来中国灵活就业市场的趋势之一。

徐笑君:与传统雇佣关系不同,共享经济平台与就业人群的关系不再是 “公司-员工”,而是 “平台-技能”,个人的“就业力”更多的体现在所掌握的技能之上,这就要求灵活就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从而在就业市场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