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里的咖啡密码

2021-04-11 12:36:59 作者: 海派文化里的

对于诸多咖啡品牌来说,上海一定是其全球版图中的重要一站。因此上海咖啡馆的连锁率高达42.99%,同样居全球城市首位。星巴克、瑞幸、麦咖啡、Tim Hortons、COSTA等5个品牌占据全市连锁咖啡馆门店的七成。

据统计,星巴克已在上海开出849家门店,上海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排名第二的瑞幸咖啡开出了499家门店,第三名麦咖啡(McCafé)是麦当劳在咖啡领域的升级布局,如今已有199家。

从第四名到第八名开始,“战况”有些胶着。2019年才进入中国的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在短短两年间就在上海开出了102家门店,而本土品牌MANNER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之后,门店数在更短的时间内突破百家。还有被称为咖啡界“祖师爷”的皮爷咖啡,也在上海布局了23家门店,堪堪挤进十强。

如果说连锁咖啡品牌对上海的青睐,代表着这一业态的成熟度,那么独立咖啡馆的蓬勃发展,则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专业咖啡人聚集在了上海,用心做一杯好咖啡。

上海咖啡馆的业态结构中,55.88%的咖啡馆为精品咖啡或独立咖啡馆。去除掉连锁门店规模超过3家的精品咖啡馆,还有3557家独立咖啡馆。

不加糖、不加奶,除了苦味还可以有酸味,舌尖能够品出豆子的花香、果香、酒香,不仅追求豆子的产地,还要细究烘焙的深浅程度,追求最佳的研磨程度、冲泡方法、温度调整……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不同的风味变化,这就是精品咖啡的魅力。

“这里是精品咖啡最好的土壤。”几乎每一家精品咖啡馆的主理人都如此评价上海,正是这座城市的多元和包容,让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追求,从最初的“能喝”转向如今的“会品”。

热爱与依赖

早晨买一杯咖啡带走,给新的一天加加油;午休时约上同事,买杯咖啡晒晒太阳;下午带上笔记本电脑,去咖啡馆里做一做“气氛组”;周末把咖啡馆变成自家的客厅,和朋友们谈天说地。如雨后春笋般开在大街小巷的咖啡馆,提升着上海市民的“幸福指数”。

图说:外滩附近滇池路的东海咖啡馆,是上海最早的咖啡馆之一,承载着老一代上海人的记忆。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上海人有多爱喝咖啡?有数据为证:上海市民人均一年喝掉20杯咖啡,人均消费杯数在近一年内提升38%,而全国年人均仅4杯。与美国、韩国、日本这样的咖啡消耗大国相比,中国咖啡消耗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01%。

1866年,上海第一家咖啡馆“虹口咖啡馆”开业,不仅供应咖啡,还出售各式啤酒。1958年,是上海咖啡文化的一个标志性时刻,那一年,上海诞生了一个名牌产品“上海牌咖啡”。如今,上海咖啡馆也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市内成立15年以上的咖啡企业多达2710个,这些不断生长的咖啡企业帮助上海成功塑造了属于中国的咖啡文化底蕴。

而随着咖啡热度在海派文化中的升温,美术馆、博物馆、剧院、书店等文化场所,也纷纷研发自己的咖啡品牌,让城市里的“第三空间”遍地开花。据统计,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上海新开的实体书店中,有咖啡经营的书店占到了84%。还有宠物、动漫、电影、服装等业态,都把咖啡经营作为了一种标配。

如今,“吃咖啡”早已不再是赶时髦的象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我们能从一杯咖啡中感受到上海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能体验到咖啡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旺盛的生命力。

挥别今日闭幕的上海咖啡文化周,这座城市与咖啡的故事还将再续新章。因为它早已逐渐融入城市的肌理,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市民生活的缩影、精神文化的符号。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