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绥宁4月12日讯(通讯员袁学龙 唐芳艳)“唐老师不仅仅是我们的好老师,更像是妈妈一样,用无声的爱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要不是唐老师母亲般的细心、关爱和呵护,我的生命也许就像昙花一现,是她用爱感化了我、感化了我的奶奶,使我的花季少年不再有阴霾,充满了灿烂阳光。”走过弯路、对生活迷茫、再获重生的李小慧如是评价她的班主任老师唐红梅。唐红梅老师是湖南省绥宁县民族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执教十九年,当了十年班主任,对她的学生,悉心用母爱滋润每一块心田、用母爱引导每一颗心灵、用母爱点亮每一盏心灯、用母爱守护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为人师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用母爱引导每一颗心灵。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教育生涯里,唐红梅总是坚持为人师表,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放在首位,用慈母般的爱去引导每颗幼小的心灵。她所带的班级有将近70%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一直让她牵挂在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教师就要担当起学生前进的引路人。她常说:“留守儿童不差智商,差的是焦虑的爷爷奶奶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指导和规范。”因此,她紧紧抓住这个关键点,在学生的学习管理上,与学生们约法三章,自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关爱学生、一视同仁,用为人师表的方法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在课上,唐红梅运用名人典故,帮助学生树立学德,应用美德教育影响学生的品行。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导,身体力行的示范,让留守儿童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荣辱观、价值观,在幼小的心灵里洒下理想的种子。
“赏识”教育,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用母爱点亮每盏心灯。针对留守儿童多,且不爱与人交往、自卑心理的特点。唐红梅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问题上,用温柔可亲的母性之爱,在班级里营造温情、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对老师敞开心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李小慧是一年级(1)班的一名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2018年第二学期中途转学过来,因心理问题在课堂上割腕未遂,在尔后交谈中,唐红梅得知,她爸妈已离婚,可只有奶奶管她,为了省事,把她放到学校读寄宿。可她不想读寄宿,看到别人回去,她也想回家,便做出了过激之举。于是,唐红梅就特别留意这名学生,经常找她谈心、做家访,把她由寄宿转为通学生;或是每次在他提交上来的作业旁边写下一段简短的文字,或鼓励、或提醒、或劝勉,在一个学期里,主动和他交流、谈话上百次;并在家长来校时,也都当着同学的面表扬她。运用“赏识”教育,唐红梅用真心换真心、走进了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主动打开了紧闭的心灵大门,成功改变了她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塑造健康心理。后来李小慧非常感激地对唐红梅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之后,妈妈基本没有来看过我,老师,您就像我妈妈一样。”
大爱无声,真情播散阳光,用母爱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唐红梅常常说:“我们班主任是孩子们除家长外接触最多的大人,应该在学习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学生关爱,我常常将他们视作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更多的亲情、能够健康成长。”无论是在教育实践中,还在生活细节上,唐红梅老师也切实做到了这一点,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播撒大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漂亮的点赞、一脸满意的微笑、一次真情的拥抱、一下温柔的抚摸……等等,无不让让孩子感受到了唐红梅的师情母爱,每一颗童心都沉浸在她的真情温暖中。二年级一班的单亲男孩龙小轩,在一次意外中脚弄伤了,肿的像馒头,由于他爸爸在外面打零工,每天很晚才回家,只能每天早晨把他送到学校来,放学时不能来接他,于是,唐红梅便主动承担起了送他回家的任务,每天放学时把龙小轩背回家,一直坚持到脚伤好了为此止。为了能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更的学习生活条件,唐红梅主动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组织,为他们捐款捐物。三年来,她共为留守儿童捐赠、募捐、发放了300余件(套)文具、衣服,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充足的学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