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在酱豆书屋参加研讨会
西安新闻网讯 “陕西有一座中国最伟大的山,它叫秦岭。”操着地道的商洛口音,面对屏上的多国翻译家,著名作家贾平凹饱含深情地说, “我的写作基本没有离开过陕西,自己是以故乡和西安为写作基地,站在这两个地方来观察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
贾平凹长篇小说《老生》英译版,本月初由英国查思出版(亚洲)有限公司出版。北京时间4月9日晚9时,由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支持、英国查思出版(亚洲)有限公司和多伦多大学通过网络平台联合主办“在英国重新发现中国:贾平凹翻译文学研讨会”, 以线上线下形式在英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的北京和西安同时“开坛”。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酱豆书屋,西安新闻网记者进行了全程目击。
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文学
贾平凹在线参加研讨会
“《老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的中国故事,用中国的方式来记录百年的中国史,力图展现现代中国的发展缩影。它的跨度比较长,就是要说明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怎样一步步走来、要走到什么地方去,从中可以看到这一百年间,中国是如何走过来的,经历了什么,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如何。”贾平凹简要回顾了《老生》创作的背景和故事梗概。书中的“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孝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
据了解,英文版《老生》是贾平凹继《浮躁》《废都》《极花》《高兴》《土门》之后在海外出版的第6部英文版译作。截止目前,贾平凹的作品已被翻译出版成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种的作品共计22部。贾平凹说, “世界文学其实就是翻译文学,如果不翻译,谁也不知道你。因为陕西的很多方言都是古代话在民间以特殊方式保留下来的。只要对中国古代文学稍有了解,就会读懂陕西方言。翻译的过程其实也是重新创作了一次。我要对这些翻译家表示我自己的敬重,向他们致敬。”
翻译《老生》最大困难是方言
贾平凹和翻译在交流
“从表面上看,翻译家翻译的是文字,实际上翻译的是文化。”谈及翻译《老生》英文版时,加拿大翻译家Christopher Payne(汉文名:庞夔夫)笑着说,“要读懂中国小说,必须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中国文化具有现实主义特点和人文主义精神,这也是中国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
“对于我而言,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老生》中的方言问题。为了更能切身理解书的内容,我把自己放在了书中去感受。”庞夔夫透露,最初拟定了很多个书的标题,“最后交稿时才选定用《The Mountain Whisperer》,交代出这个人是丧歌者,他的行为其实是在对山、对秦岭说话。”听到这里,贾平凹订正道:“不是丧歌,是孝歌。”
《极花》是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英国翻译家、英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席Nicky Harman(汉文名:韩斌),去年12月刚刚获得第十四届中华图书交流贡献奖。她介绍了贾平凹作品风格特点,以及她翻译《极花》《高兴》《倒河流》等作品的心得,认为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很容易引发读者争议。以《极花》为例,小说中的蝴蝶最后真的被解救了吗?这本身就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她说,《极花》英文版在国外很畅销,受到很多从事普通职业读者的欢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东西在衰败,而在这个社会大变革时期肯定会有一两代人的遭遇,《极花》就是一个令我们心碎的故事。”贾平凹表示,自己一直追求将现代意识写出属于中国的色彩,所以一直站在故乡和西安这两个地方来“观察中国、认识中国、表达中国”,读懂农村才能真正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