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敲敲门 温暖送上门

2021-04-14 09:28:00 作者: 爱心敲敲门

巾帼志愿者为老人义诊。通讯员 罗丽榕 摄

巾帼志愿者为老人理发。 通讯员 罗丽榕 摄

东南网4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徐文锦 通讯员 蔡小榕)“如果问我拆迁后有什么要求,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还要和王玉清阿姨做邻居。”家住三明市三元区东霞社区的张女士腿部残疾,丈夫耳聋,住在楼上的王玉清与她签订帮扶协议。王阿姨每次路过她家门口就问候一声,常常帮忙买菜、打扫、辅导孩子学习。

女党员、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与困难群众签订帮扶协议,每周问候、每月办实事、每年陪关爱对象过节日或生日,解决生活难题,不断提升幸福感。这得益于三明市妇联创建的“近邻·爱心敲敲门”志愿服务项目。

搭桥梁,邻里结对精准帮扶

三明市是老工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大批企事业单位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建起了不少小区。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小区逐渐“老龄化”,社区居民存在“老人多、弱势群体多、下岗人员多”的特点。以三明市列东街道东安社区为例,在这个住有2500多户、5700多名居民的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超过980人,占比高达17%,其中,独居老人有近200人。

在这些群体中,虽然部分人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维持生活,但由于无人陪伴、缺乏照料,遇到的生活难题多,甚至连买菜煮饭、出门看病、打扫卫生等看似简单的日常事务都难以完成。

三明市是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我们已有良好的志愿服务基础,但搭建桥梁、精准服务是为困难群体解决问题的关键。”三明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结对关怀是最实际、最有效的。”该负责人说,早在2012年,三明市妇联就立足邻里日常生活,建立起巾帼志愿者以“一对一”或“多对一”形式与困难群众签订帮扶协议的机制,送去温暖,敲开心门。

今年以来,三明市妇联贯彻落实“近邻”党建工作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妇联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各项建设,实施“近邻·爱心敲敲门”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下沉妇女组织和妇女力量,为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流动儿童、困难家庭提供持续性、常态化的精准帮扶,为基层治理增效赋能,打通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队伍,爱心暖流源源汇聚

“菊珍,我这边电灯坏了,血压好久没量了,头发也需要修剪。”家住东安社区的刘秀梅阿姨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单侧耳聋,同住一小区的三明市妇联执委、列东街道妇联原主席邱菊珍时常敲门问候。近日听到她的需求后,邱菊珍忙在本子上记下这些微心愿。

伴随剪刀的清脆响声,刘阿姨原本凌乱的头发变得整齐利落,人看上去精神不少。“菊珍时常来问候我,关心我的困难和需求。既是女党员也是楼栋长的林铨妹与我签约,为我买菜、打扫卫生,还帮助我申请低保。今天,专业的巾帼志愿者们又来为我义诊、修理电灯、清洗调试助听器、进行健康指导,我的心里真暖呀!”刘阿姨拉着志愿者的手,忍不住称赞。

帮助刘阿姨的三支队伍——近邻女党员先锋队、妇联执委服务队、爱心社会团队,是实施“近邻·爱心敲敲门”项目的支柱力量。

过去,志愿者队伍较为零散,志愿者群体归属感低,服务热情难以持续。同时,困难群体需求各不相同,普通志愿者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建强服务队伍,方能广泛凝聚志愿者爱心、扎实开展志愿服务。

不久前,三明市妇联成立市“近邻·爱心敲敲门”巾帼志愿者服务总队,并在县(市、区)建立分队,在街道(乡镇)、社区(村)设小分队。其中,以近邻女党员先锋队为带头示范,推动结对帮扶有“领头人”;妇联执委服务队为桥梁纽带,让志愿服务有“联系人”;爱心社会团队聚合力量,推动志愿活动有“实施人”。

聚合爱心社会力量是服务队伍的一大亮点。

从女党员、妇联执委到公益联盟、专业社工机构和行业协会,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链接社会各方资源,让困难群体也能享受到专业规范的贴心服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