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花5元买了块“破布”,几十年后拍卖2.7亿,马未都:佩服不已

2021-04-16 16:05:48 作者: 老人花5元买

近期,因为家里老人爱上了《国家宝藏》、《博物馆奇妙夜》这样的节目,所以栗子也跟着看了不少这类的节目和新闻消息。其中有一条关于一位老人“捡漏”3亿左右的艺术藏品的旧闻更是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1947年,老人花5元买了块“破布”。

提起马未都,相信对收藏有所了解的读者都听说过此人吧。他自己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几乎“天天上街捡漏”,而且据悉,马爷自己建了一座私立博物馆,里面的藏品绝大多数都是他个人的收藏品。要说能让他说出佩服的人,应该是不多了。但就有这样一位老人,让马爷很是佩服。

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很普通的百姓,当年他闲着没事在卖古玩瓷器的摊子边逛街,也不知道是为了买点什么还是为了打发时间,这时就有一块破旧的黄布进入了他的视线。当时就觉得上面书写的字挺好看的,又看落款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再加上其名为《平安帖》,于是花了5块钱就买了下来。当他买了那块黄布时,在当时还引发了周围摊主们的哄笑。

虽然现在来看5块钱有点少,那么大家认为在那个年代(1947年)5块钱算多吗?按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来看确实应该算多的了。但是实际上那个年代经济崩盘的时代,买张报纸都要近百元,所以5块钱相当于“白送”了。

几十年后拍卖2.7亿,马未都:佩服不已!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本来呢,老人花这点钱买这块黄布回家也没有想像那些收藏家一样能够赚大钱,这黄布也就在家里收起来了。一直等到老人去世把黄布留给了他的子女们。子女们出于好奇就去找了个鉴定专家看一看,没想到这一看就不得了了。这块破布没什么大价值,但布上面的书法还真有些来头。

这书法还真是王羲之的《平安帖》,虽说是赝品,但也不现代赝品,而是宋朝人临摹出来的作品,也是价值很客观的。这幅《平安帖》最后一次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中是在一次拍卖会上,在这次拍卖会上被买主刘益谦以2.7亿再加500万元即是2.75亿元给收藏了。

可以说这位老人的随意之举竟然淘到了一件让马未都也佩服不已的稀世珍宝,这缘分也是很奇妙了。

说完这事儿,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可以拍出这么高的高价呢?哦,不。为什么他的书法的赝品都能拍出高价呢?

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稀有,物以希为贵,世界上寥寥无几的珍品是会卖出高价的;其次,搜藏家个人爱好;再次,这幅《平安帖》虽然只有四十几个字,但是藏印有数十方,并且保存完整,具有收藏价值;最后,“书圣”王羲之书法精髓加持,因为是临摹的王羲之,所以高价理所当然。

所以,如果学生们好好练好书法,搞不好几千年之后你的作品就能赶得上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了。可别以为以后电脑用多了,书法就不行了。要之后现在很多艺术作品数字化、虚拟化之后卖出的价格才是“天价”。

例如3月11号,一幅NFT数字艺术品,中文名字是《每一天:前5000天》被拍卖出了6025万美元,约等于4.5亿人民币。还有就是英国画家班克西2016年创作的《白痴》这幅作品被一家区块链公司在直播中烧毁之后采用数字化保存,最后被收藏家以247万元人民币收藏。

对此,各位网友怎么看呢?你们认为现如今写好书法能够如同古代的书法家一样厉害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