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商户“冻卡”风波:第三方打款易被利用,受“断卡”行动波及

2021-04-17 21:55:34 作者: 义乌商户“冻

2020年11月25日,有义乌商户在浙江省网站平台提交一份《求省长解救义乌千万商家性命》。信中说,“去年开始,义乌很多商家陆续被各个省市的公安部门冻结银行卡资金……这些钱在海外顾客或者是外贸公司打进银行卡里之后……每天面临着供应商的催债、员工工资的拖欠等等,压力特别大……”

这封信在2020年12月3日由义乌市公安局答复:您反映资金被冻结的诉求已收悉,具体答复如下:经核实,资金冻结非义乌公安机关冻结,我局无权进行管辖。建议您向冻结地的警方反映。

记者在援助中心提出采访请求,工作人员表示,不接受媒体采访,若想采访,需要联系义乌市宣传部门。

据义乌市商务局2月4日发布的消息,义乌市银行账户冻结援助中心自2020年11月10日运营以来,相继派出由商务局、公安局、商城集团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16个,走访对接近40个地级市、100多个县级市公安局;同时向全国近1000个县市区公安局发送了对接函和冻结名单,邀请异地公安到义乌办案调查。经过多方努力,解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越来越多的账号得到了解冻,异地公安到义乌市办案也日益增多。

为何冻结银行卡

“1039市场采购模式”也即海关总署发布的“103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即从银行收到国际客户打入的美元,去银行正规结汇兑换成人民币后,可用作货款和市场经营户结算,在这个过程中“免征不退”(供应商既不需要开票也不需要退税)。

杨丽珍也考虑过美金收款,但又担心汇率波动。要求外商打美金,考虑到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也有难度。“很多国家确实打不了美金过来;很多国家的客户即使打了美金过来,成本也很高,客户那边就没有了竞争力;即使美金到账了,我们去银行结汇了,打款人和提单等资料未必配套,也可能导致不能正常结汇;或者,即使美金到账了,可能没有外汇额度去结汇。”赵先生表示。

在援助中心,记者交流的部分商户也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在考虑这个(美金结算),提倡我们开美金,通过货代给我们单号,再去银行换汇。首先,货款的金额比较分散,一万两万的也有,几千块的也有。交易方式上,个人走美金有限额,走公司路径则需要报关单。”

赵先生提到,银行结汇时存在打款人和提单等资料未必配套的问题。也有商户对记者表示过担忧,由于义乌外贸的赊账交易方式,货物发出去,国外客户两三个月之后再付钱,到时候再找这个柜单号,柜(集装箱)里的货物已经换过了,没有单号,这样也无法换汇。

杨丽珍准备4月底再次踏上“解冻”之路。这次她的目的地包括四川、新疆、贵州遵义和福建漳州。她准备将自己和外商的沟通记录、工商资料、订单记录等提交给当地公安局,希望能将300多万货款“解冻”。

这些地方她之前没有去过,对即将面临的未知情况,充满担忧。

(应采访对象要求,杨丽珍为化名)

原标题:《经观头条 | 义乌商户“冻卡”风波:“涉案”2000块、冻结40万,当心第三方付款被“断卡”》

“老外天天要求goodbank。他们一开始打钱,我就开始慌了。或许,在部分外国商户看来,打完钱账户就被冻结,是因为‘银行不够good’。”

“有时候老外钱一打进来,我饭吃到一半就去取现金,取完再回来吃饭。”在援助中心,有不少商户对记者讲述了银行卡频遭冻结情况下的心境和经历,说到激动处,声音有点大,引来更多的商户过来围观。

与杨丽珍一样,许多义乌商户频繁遭遇的银行卡被冻结,与其第三方打款的支付方式有关,这种支付方式在公安“断卡行动”下容易受到波及。

发货与收款,靠的是杨丽珍与固有客户之间的信任。杨丽珍的客户有来自埃及、印尼、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都是多年老客户,疫情之后,也没有机会再开发新客户。

一般是先给货,对方再付钱,只有订做的商品要交定金,普通的商品也不需要交定金。这里很多商户都是这种方式。

一般流程是:国外的客户下单——通过微信、QQ等方式联系订货,约好送货地点、日期;因为对客人比较信任,下完单后,杨丽珍送到对方指定的交货点交货,约定对方一个月、半个月或两个月再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