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谦学 不负岁月 不畏将来 ——成都天府新区新警兰青与师傅赵勇的故事

2021-05-08 17:57:31 作者: 尊师谦学 不

尊师谦学 不负岁月 不畏将来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得以来到这个世界;师傅教会我们技能,让我们可以不断成长进步。警营师傅不同于学校老师,他们的本职工作不是教授课本知识,但也同样“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是业务骨干,是行家里手,他们或雷厉风行,或沉稳老练,他们将自己的业务技能、工作方法、经验技巧无私地传授给后辈,让这份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接下来,我要说说我和我师傅的故事。

我叫兰青,是去年刚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的一名新警。选择警察这个职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还需要岁月的打磨来慢慢体会。但警察所需要的精神品质,我并不陌生,自入警以来我和师傅朝夕相处,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业务素养和责任担当。

赵勇,一名基层派出所刑侦民警,他,就是我的师傅。

2009年以前,师傅还是华西医院的医生,转行的原因成了他身边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当警察,特别是刑侦民警,加班熬夜、四处奔波,那是家常便饭,值班备勤、节假日在岗,那也是职业“标配”,这样看来,师傅不当医生,选择成为一名警察,并不能算是多“明智”的抉择。而每当别人问起个中缘由时,他的回答却简单而明了:“我从小就有一个当警察的梦想”。师傅曾对我说过:“其实吧,当医生和当警察挺像的,一个是救死扶伤,一个是守护平安,都是成就他人幸福美满的职业,都是为老百姓服务”。或许这就是师傅义无反顾穿上这身藏蓝制服的原因吧,简单而美好。

还记得去年初来成都时,陌生环境和语言障碍让我一时间失去了工作的头绪,找不到前进方向,而师傅第一时间敏锐地发现了我这个新人遇到的困扰,平时在办公室、食堂,他都会主动找我“摆龙门阵”,打趣地教我一些常用的成都方言、“土话”。

他对我说:“青儿,你要想工作好,首先要融入集体,融入这里的生活,你是外地孩子,但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把自己当作成都人!尽快融入“成都模式”,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外出巡逻时,师傅带着我走遍了辖区的“垰垰角角”,和在警务室、公园广场和各个街道、社区的居民摆龙门、唠家常,帮助我尽快融入本地生活。仔细想来,这何尝不是在为我扎根成都、干好工作打基础呢?

师傅在我们派出所是出了名的办案能手,大家都一致认为,但凡是经“勇哥”手的案子,那绝对不会有半点差池。师傅也确实经得起大家的称赞,他办案子无比地细致,每一道程序,每一件证据……他都要反复核实,确保精准无误,俨然走钢丝、履薄冰。

在师傅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养成了凡事“过两遍”的习惯,第一遍工作完成后,一定会再检查第二遍,确保不犯错、不失误,把工作干漂亮,也让自己安心。

前不久,辖区发生了一起案件,我和师傅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经过查询监控,我们发现参与作案的有3个嫌疑人,很快我们突出了其中一人身份,但对另外两个人的身份排查却遇到了“瓶颈”。我们并未放弃努力,继续盯着电脑一帧一帧地观看数十段视频监控。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多,我和师傅却感觉一点也不困,或许是红牛的刺激作用,但我想更多的是我们破案心切的原因吧。直到快天亮了,师傅和我还在盯着电脑屏幕,你一句我一句复述着案情、通过为数不多的已有线索清理着嫌疑人之间的人物关系。

功夫不负有心人,案发后第二天,我们最终确定了三名嫌疑人身份和详细地址,随后立即前往抓捕。当成功抓获嫌疑人后我和师傅相视一笑,证明我们之前的推理都是正确的。顺利破案让我感到欣喜,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而看到不惑之年的师傅干工作依然如此拼尽全力,更是深深感染了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