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招聘容易踩雷?——茅台vs椰树,各有千秋

2021-05-11 12:39:10 作者: 为什么企业招

前两日,茅台集团在招聘员工,其中制酒工(茅台酒的制作: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特别提到了体能测试条件,一千米要跑4分30秒这个条件。这下就在网友心中炸开了锅,你只招本地籍就算了,加一个长跑测速是什么意思?联想近期茅台股价大跌,很多人戏谑,这不是暗示大家跑路吧。

一名工作人员称:“这是公司规定。”至于为何有这样的规定,该人员并未详说:“如果你符合条件就可报名。”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网友更困惑了。为什么体力活就一定要测试长跑,跑得快就能适应劳动强度么?茅台不想惹这麻烦,为什么不直接备注“该生产岗位对体能要求高,需要吃苦耐劳的员工”。有了这一条,既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又能招聘到心仪的求职者,何乐而不为?

这两日,前国足运动员李铁晒了下自己跑步成绩,花了一个小时跑了12公里。两天之后,他把成绩提高了五分钟,表示“每次进步一点点”。很多人也表示,4分30秒其实就是高中体测成绩,练习几周,一般人也能完成,并非招聘抬高门槛。跑步本身一项最基础的运动,体测这一环节,激励下年轻人爱运动也是好事。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细节,茅台在以往类似的招聘中都有千米/8000米测速这一条,男女都不能免。以前有并没有多大问题,现在有了,问题就出来了,这能说明什么?

椰树集团在招聘中也惹出更大风波,在百万年薪招牌正副经理中,特别提到“有帅哥美女追”,百万年薪上去了,男欢女爱也算正常,只是过于片面把高薪物化为消费行为,传导的价值观有点不合适。椰树也不是第一次在招聘上踩雷,例如前几年的招聘中,要求求职者捆绑房产证等等,这就十分的不妥当。这一次,尺度小了很多,但是风波持续时间长。同样,该尺度以前没多大问题,怎么现在问题都出来了。

神奇的公司,总有出人意表的地方,他们在招聘当中设置相应的门槛理所当然,此类招聘打上了太多公司发展的烙印,公司的某些决策,实际是在相对封闭空间进行,与外界的交互形成自我阻隔。因此,公司单方面的决定容易让公司形成信息偏差,这是诱发触雷的一个因素;另外一方面,公众对资本市场的态度悄然发生改变,对于财富增长及财富的积累持怀疑态度。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正是不均让贫者产生了不安。

五一劳动节前夕,演员郑爽演一部戏的片酬是1.6亿元,日赚208万刷新三观,“爽”成为新的计量单位。袁隆平工作一年,她只需要工作三天。这还不满足,她还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来规避限薪令。郑爽这一行为让张国立躺枪。同样是演员,张国立劳动节前夕在微博凌晨四点打卡下班,被网友骂上了热搜。粉丝不喜欢这样辛苦工作的爱豆了么?这让演员如何自处,粉丝的态度只会加强演员对自我修养的进一步提升,让表演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回到茅台集团,茅台一瓶难求,茅台集团虽然一直在销售渠道寻求各种解决办法,目前看起来收效甚微。供应量得不到提升,茅台就没法走进普通消费者的餐桌,只喝不炒就是一句空谈。茅台失去了普通消费者市场,但是自身又建立起超过市值超过2亿多万元的庞大市场规模,而分享这场财富盛宴一部分人就是茅台员工。

据茅台公布的2020年年报测算,贵州茅台在职员工数29031人,人均为28.25万元,折合每月薪酬超2.3万元。其中人均入账的薪酬为20.23万元。一个普工,加上各种福利,差不多到手工资十几万元。在公司领取薪酬高层,薪酬50多万就很常见。茅台发布招聘的岗位,好多人想进都进不了,普通消费者粘不上边,设置一个相对是是非非的门槛,看起来像萝卜招聘,立马就引发公众冷嘲热讽。

茅台虽然是一家上市公司,但是因产品地缘因素,没法在管理风格上突破地域限制。从招聘员工的范围,就可以看出,其思维局限性还是打上浓浓地域特色。除此之外,茅台的成功就是奢侈消费符号及资本的盛宴,与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