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感谢电话背后的民生难题

2021-05-17 09:22:54 作者: 一通感谢电话

原标题:一通感谢电话背后的民生难题

本报记者景一鸣

“电梯停运,社区书记掏自己腰包垫了5000多块钱,把急坏了居民的难题解决了!”4月4日,朝阳区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居民拨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专门向惠新里社区党委书记白彦表示感谢。然而这通感谢电话却暴露出一个问题——居民楼的电梯坏了,维修一般涉及小区产权单位、物业及电梯维保单位,具体维修费用的出处要依照电梯维保合同,社区工作人员自掏腰包垫付维修款,哪有这样的机制?这栋老居民楼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记者前往感谢电话的源头展开调查。

老楼墙面掉渣问题让居民担忧。

老楼电梯仍然只有一部能用,进出人员较多时一不小心便撞个满怀。

疑问社区书记为何垫付电梯维修费

4月14日,记者来到惠新里社区,见到社区党委书记白彦,问起为何要垫付电梯维修款,她显得有些难以启齿,“要解释清楚钱的事,必须先把这栋老居民楼的特殊性弄明白。”

在惠新里社区的辖区范围内,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的情况是最为特殊的。根据白彦的讲述记者得知,这栋14层高的老居民楼建于1989年,楼内居民住房共有111套,背后所涉及的产权单位共有4家,均是央属产权单位,随着机构改革,现在由4家变为了3家。小区没有正式的物业,由产权占比最高的产权单位进行物业代管,这样的管理模式从1989年延续至今。

然而,凡是涉及小区老化设备设施维修,比如修电梯、做防水等问题,社区就非常苦恼,作为基层社区,同时协调3家央属产权单位,难度本就很大,各家央属产权单位之间相互协调,也存在不少困难。

4月4日早上9点,白彦接到了来自12345热线的居民诉求件,一看内容便着了急,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的电梯在4月3日下午因为故障停运了。这栋14层高的老楼里,有年岁大的老人,有行动不便的孕妇,修电梯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了解到电梯停运情况后,白彦立即给电梯维保单位打了电话。白彦说,她从维保人员那里了解到,电梯之所以停运,是因为零件出现了故障,继续运行会有安全隐患。而没有及时修理,是因为居民楼产权单位已经拖欠部分维保费用达3年之久,电梯维保单位已经无法再垫付相关资金。

白彦接着又给代管产权单位打了电话,得知代管产权单位自身是交了电梯维保费用的,拖欠费用的是另外两家单位。“都是央产单位,钱的事情代管单位也协调不了。”

一上午,白彦分别给3家央属产权单位打了很多个电话,但沟通进展不理想,眼看到了中午,楼里的大爷大妈们还被困在家里。

“你还打不打算干了!”情急之下,白彦都跟电梯维保单位“拍桌子”了。电梯维保单位说,不管谁出钱,只要费用一到位,就立刻修电梯。于是,白彦当即掏出手机转了账,5200元维修费用到账,电梯当天下午便修好了。

“这两部电梯用了将近20年,很多零件根本没地方找,维修难度相当大。”白彦告诉记者,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里有两部电梯,是2003年换新的,一部运行,另一部长期停运,此次她垫付这5200元钱,要求电梯维保单位把这两部电梯一并修好。

走访老居民楼有四大燃眉之急

4月14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惠新南里2号院2号楼,楼内刚刚修完的两部电梯,又只剩下一部能正常运行了,离上次维修还不到两个星期。说起电梯,居民们诟病之言颇多,说现在的电梯即便修了,也只是在勉强维持。“楼里的电梯不仅卡层、关人事故频发,最凸显的问题是电梯轿厢错位,这电梯实在太老旧了,我们都盼着换新梯,可情况我们也清楚,小修小补尚找不到钱,更别说换了。”居民张先生说。

白彦告诉记者,楼内的3家央属产权单位都已经自查过公共维修资金,加起来总共超过百万元。按说这个数目对于更换电梯绰绰有余,为何还会卡在钱上呢?继续调查记者发现,这栋老居民楼里,要解决的问题何止电梯,至少有四大问题都迫在眉睫,百万元的公共维修资金的确捉襟见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