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心理话」栏目。我们邀请了具有多年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来解答大家生活中遇到的情绪、情感、家庭关系等问题。
栏目内容首发于丁香医生 App。
提问:老师,我朋友最近沉迷买盲盒,花了好多钱。我不太理解,盲盒真的有这么好玩?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去商场,路过泡泡玛特商店。当时是晚上 9 点,但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每个人都在自己喜欢的盲盒柜台前,仔细观察,晃一晃、摇一摇、听一听,企图将自己喜欢的盲盒收入囊中。
几乎没有人空手而归,每个拿着盲盒前往柜台 付款的顾客脸上,都能看到笃定的坚信和雀跃期待的心情。
图片来源:自己拍的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都爱买盲盒呢?
盲盒是一种慰藉
盲盒大多数是动画的一些手办,具有天然的可 爱、萌、好看的属性,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些动画或许陪伴他们度过了很长的一段岁月。
而 盲盒作为一个实体的存在,可以继续在他们触手可及的地方,给予他们快乐陪伴。
著名的儿科医生、英国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提 出过一个概念,叫「过渡性客体」。
就像婴儿在离开妈妈时,会依赖奶嘴、小毛毯 一样,奶嘴和毛毯这些「过渡性客体」:它们上面留有妈妈的味道、以及妈妈带来的熟悉的感觉,但这些又不是妈妈。
他们可以在带着奶嘴和毛毯的基础上,沉浸于 自己的玩耍中,而不带有太多「妈妈不在」的焦虑。这可以帮助婴儿去拓展自己、探索世界的领域和边界。
而盲盒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客体」,给 予年轻人类似的安慰与支持。
不凑齐全套就浑身难受
大部分盲盒一个系列会设置 12 个款式,基本都是 11 + 1 或者 10 + 2 的设置,会在常规的 10~11 个款式上,增加 1~2 个惊喜的隐藏款。
但是在各位盲盒爱好者的眼里, 这 12 个盲盒就是一个整体。尤其是那个在包装盒上未曾谋面的隐藏款,大大增加了持续购买盲盒的吸引力。
如果不凑齐全部,就会有种「挠痒痒挠不到」的感觉。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完形的需要」。它指的是:
「我们都有把我们所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当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进行知觉组织和加工的倾向」,也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合」。
人们会因为 这个需求,不断地重复购买。
想想我们小时候买过的小浣熊干脆面、以及足球周 刊的集卡活动,是不是觉得和盲盒有一些类似呢?
盲盒满足了我们的愿望
我们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幸福、快乐、有所成就的 需求。
而当这些需求,受到挫折、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会转移我们的对象、调整我们的目标,直到寻找到一个替代性的人或者物品。
这种去满足我们的愿望、缓解我们内心的失望、紧张的方式,被叫作「替代性满足」。
盲盒作为一种玩具,它带来的快乐,也许是替代 了一部分陪伴的需要。
也许是替代了一部分社交的需要。毕竟,这是和周 围的人建立关系很好的话题。
也可能是替代了一部分占有、权利的需要。因为拥有一个隐藏款,需要运气,不是利用金钱或者全权利就可以买到的。
我想,盲盒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方式来让自己获得快乐和惊喜,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认识自己的机会。
欢迎来到我的主页,了解更多关于自己的心理小知识。和盲盒一样,惊喜不断哦。
下期预告
「心理话」是我们新上线的栏目,下一期我们将邀请赵今朝老师继续和大家分析:
一旦我喜欢的人也喜欢我,
我就会讨厌那个人,甚至有点厌恶。
我有什么问题吗?
尽请期待,如果你有更多问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策划 犀圆
监制 Murphy
封面图来源 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来源:丁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