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历史与文明的长河,《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创新传递文化自信

2021-08-02 17:18:05 作者: 徜徉历史与文

如导演张春以土楼为主元素,创作了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认为因土楼带来的血缘凝聚力是不可割舍的。此外,天坛之于作家肖复兴,苏州古典园林之于建筑师、画家曾仁臻,均具有独特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生命的态度,产生了创作上的灵感。

该片也创新了讲述视角,一方面将诸多世界遗产的代表形象拟人化,如枕状玄武岩、熊猫母子、摩崖造像牧牛人、神人兽面纹分别讲述它们与所在地的故事,或调侃或严肃,可谓妙趣横生。另一方面也穿越时空,回溯到历史深处,明代诗人张岱、北魏雕刻匠人以第一视角分别叙述西湖、云冈石窟,可谓鲜活而生动。

该片开掘出新的语境,形成轻松活泼、贴合年轻人欣赏趣味的语态,让讲述人的思想精髓融入到当前的话语体系中,呈现年轻化和青春态,进而实现“把有深度的故事讲得有温度,把有精神的故事讲得更精彩”,备受青年一代的青睐。

3、轻载体广传播,让优秀文化深入人心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在纪录频道播出以来,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和强烈共鸣,系列视频被网友纷纷转发,微博话题#我国再增一项世界遗产名录#登上热搜第4位,与微博话题#纪录片中国微名片#、#中国的世界遗产美哭了#等阅读量共计超过1.5亿,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内心深处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这也体现了总台发力提高内容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践行成果。探究其原因发现,该片从线下到线上,从国内到国外,构建起了一套多元化矩阵传播模式。

不仅在播出上赢得口碑与收视的全方位丰收,《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在传播上也进行了多样化探索尝试。

在国内,该片在央视频和快手举办了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走进云南澄江化石地两场直播,网友频刷“火箭”,响应热烈,收获了极佳的传播效果。

在海外,《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不仅在YouTube上收获众多好评,本片内容还被美国《国际日报》的网站及其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新媒体平台刊载,吸引海外观众观看,进一步输出优质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立足新形势、新技术、新媒介,总台不断创新传播模式、拓展传播渠道、丰富终端类型、打破时空限制,以多维度、立体化和多元化的全面覆盖促进优质内容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地传播,在海内外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凭借不俗的文化创造力和传播力使得文化自信最终得以实现。该片的热播,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也是对建设时代性的、发展性的当代中国文艺的信心,对于激活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