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让“聊托儿”无处托身

2021-08-02 20:35:24 作者: 快评|让“聊

近日,有媒体以应聘“聊天员”的方式调查发现,市面上有不少所谓交友软件招募女性聊天员。这些软件打着交友的旗号,背后却寻找“聊托儿”,做诱骗感情的生意。

所谓“聊托儿”,就是平台培训的“托”,在被招募为交友软件的聊天员后,先经过系统培训,再被“指导”主动与男用户搭讪,进而让对方“为渴求更加深入的聊天”不断充值,至于收益,“聊托儿”和平台进行分成。“聊托儿”并非什么新物种,只不过以前“聊托儿”是在现实世界粉墨登场,之后转战网络,如今又寄居于手机软件上罢了。而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聊托儿”的隐蔽性更强了。

从媒体的报道看,“聊托儿”的组织性也更为严密。围绕着“聊托儿”,从推广、招募到培训、运营,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不少交友软件的背后,都有所谓专业中介机构的存在。这些中介机构在招募聊天员的同时还会招代理,通过代理在各大平台发布广告来吸引更多女孩子加入。而从打造女聊天员“优质形象”,到培训初次搭讪、深入聊天的技巧和话术,平台、中介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和分成机制。有的平台还暗示未成年女孩可注册加入,并默许用大尺度露骨图片和挑逗性聊天话语打软色情的“擦边球”,诱导男用户花钱聊天。

此类交友软件和“聊托儿”,已游走在触法的边缘。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平台中介招募“聊托儿”用套路技巧吸引男用户充值聊天,并对聊天充值金额、礼物进行分成,该行为已涉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诈骗。面对藏匿于虚拟空间的“聊托儿”,该如何治理呢?其一,善向科技借力。媒体发现,有交友软件用来招募“聊托儿”的微信群,因“被投诉传播欺诈信息”被停用。除了招募环节,相关部门和平台要用好科技手段,加强对“聊托儿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监管。其二,善用法治思维。对于一些交友软件和“聊托儿”的违法行为,要及时打击。去年,江苏盐城警方就侦破了一起诈骗团伙研发交友App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1.5亿元的大案。要畅通相关投诉举报渠道,根据线索顺藤摸瓜揪出违法者,并依法对其加以惩处,亦可将之与个人信用挂钩。唯有如此,方能让那些“有组织地”从欺骗他人感情中牟利的“聊托儿”无处托身。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胡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冉冉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