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报告①|代餐食品“虚火”旺 盲目消费需降温

2021-08-04 12:01:01 作者: 消费报告①|

长城新媒体记者郑佳洵 烟成群 李丽钧

主打低热量、健康、饱腹的代餐食品如今在消费市场走红,成为饮食圈的新潮流,代餐食品迎合了年轻人爱美、释压的群体诉求,也吸引众多食品企业投身其中,获得资本青睐。

《2020代餐轻食消费洞察报告》中显示,2019年中国代餐品牌数量为2837个,2020年直接增加到3540个;艾媒咨询也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代餐市场规模达472.6亿元,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增长,市场规模预计达924.3亿元。

代餐食品托起近千亿元市场,却也暴露出鱼龙混杂的乱象。

一边是正在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一边却是还很不成熟、不规范的行业,那么在“代餐热”面前,广大消费者该如何理性消费呢?记者走进市场,一探究竟。

为迎合现代年轻人对于快速、简易方式减肥的需求,近两年以减肥瘦身为噱头的代餐食品市场迅速攀升。长城网记者 郑佳洵 摄

代餐“霸屏”朋友圈 消费金额高速增长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瘦,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与质量不断升级换代。

为迎合年轻人瘦身潮流,所谓的“健康领域”掀起了一股代餐热。网红品牌、减肥App、传统食品企业等纷纷推出以低能量、高纤维、营养元素丰富、能饱腹为特点的代餐食品,吸引了大量减肥群体。

不难发现,在线上平台、线下商超,越来越多产品的宣传标签印上了“零卡、零脂、零糖、无负担”,人们的目光更多聚焦到了产品包装袋上的“0”。麦片、代餐奶昔、蛋白棒、鸡胸肉品类愈加详细……

“也就是这一两年吧,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吃这个,朋友圈也总能刷到各种代餐广告。”石家庄市民杨先生今年30岁,因难以忍受自己身材略微“走样”,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买了朋友圈较火的一款代餐奶昔。

“比较贵,1500元20袋左右,一天喝3次,早中晚。”杨先生坦言,连续喝了3个月左右,成效并不明显。考虑到价格,后续没有再购买。

显然,杨先生并不是个例。减肥,是爱美人士的终身追求。但想 “躺瘦”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于是他们的目光自然而然落到了代餐上。

《功能营养代餐市场消费趋势》显示,近一年来,国内代餐市场的消费金额和消费人数均呈现50%的高速增长。

各大电商平台代餐种类丰富多样。长城网记者 郑佳洵 摄

“瘦身产业”潜力巨大 网友评价褒贬不一

目前我国代餐行业的销售人员与消费者人数都稳步上涨,2022年或将达到1200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狂热追捧代餐食品的背后,存在着鱼龙混杂、过分宣传、监管缺位、非理性消费的市场乱象。

连日来,记者在某大型电商网购平台搜索关键词“代餐”,发现相关产品五花八门,多种品牌的代餐奶昔居于全网销量前几名。在相关的产品介绍中,充斥着“健康瘦”“炫腹”等词语。

“我们的产品可以帮助改善饮食习惯,在保证了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素的情况下,适量地减少摄入热量,使人健康地瘦下来的。只要瘦下来,基础代谢不会下降很多,是不会复胖的。”记者随机对一款“店铺热销过万”的代餐奶昔产品进行询问,店家表示。

“这款是减肥代餐首选产品。一次用量28g左右,热量为106大卡。”售卖代餐粥的卖家介绍说,产品富含魔芋,同时搭配元苞车前子壳具有高饱腹感,很适合代餐减肥,没有添加剂,没有副作用。

果真如商家所说吗?网友们评论不一。

“饱腹感不强”“口感还可以,比较甜”“不太适合长期吃”“不敢给孩子吃”“没有变瘦”……

曹经理以前是石家庄地区某代餐品牌的客户经理,现在她已经转行不做了。

曹经理说,常见的代餐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以及代餐粥等。

“我干这行已经有五六个年头了,而且自己以前也在吃这个品牌的代餐。刚开始干的时候身边有很多的人在吃这个,销路还是不错的,有的时候一个月能卖几十万元的货。”曹经理介绍。

但由于代餐产品缺乏行业标准,门槛比较低,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代餐产品,五花八门的代餐食品中,有的"假冒大牌",质量堪忧,市场竞争很激烈,现在他们的产品很难卖出去,所以她只能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