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孩子被这些骗子盯上!

2021-08-05 10:00:28 作者: 小心,你的孩

点击蓝色字体“于都公安”关注我们吧!

暑假已过半

学生们都在享受愉快的假期

与此同时学生们触网时间增多

暑期针对学生群体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

也呈现多发态势

于都公安

结合今年已发生的未成年人被骗案例

剖析暑期常见的几类骗术

为您防范支招

01

红包返利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各种身份,通过QQ、微信等方式添加受害人,并在微信群、朋友圈、QQ群、QQ空间等渠道发布信息,以“瓜分分手费泄愤”“土豪过生日返利”“明星后援会发福利”等五花八门虚假借口,吸引受害者关注,同时,抛出“红包十倍返利”等高额返现和虚假返利截图为诱饵,引诱受害者上钩。

真实案例:

7月28日,家住贡江镇的花花在玩手机时,其QQ被拉进一个群中,群里发消息称正在搞活动免费送666元红包。天真的花花信以为真,于是联系对方怎么获取红包,对方称花花是未成年人,需要用家长的手机激活扫码就可以了。于是,花花先后用其爷爷、母亲的手机扫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起初并没有什么异常,可当花花准备再用支付宝扫码时,手机却弹出了“淘宝代付购买成功”的消息。等到花花的母亲发现时,为时已晚,最终花花被骗9340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请勿被眼前的暴利所诱惑,不要轻信“以一返十”等返利骗局;涉及金钱交易,需提高警惕,切勿随意转账给陌生人;如发现被骗或在微信、QQ发现有类似不法违规行为,请及时报警,避免更多人被骗。

02

冒充警察恐吓诈骗

骗子针对社会经验较为缺乏、判断力不够强的未成年人,先以“发红包”等形式吸引受害人,随后假冒警察,以“涉嫌洗钱、牵连父母家人”等理由威胁、恐吓,诱骗未成年人进行转账。

真实案例:

近日,10岁的小王拿爸爸手机玩游戏时,收到游戏群里管理员发来的二维码。扫码后,他发现爸爸微信可能涉及犯罪,便连忙联系管理员。随后,他按照对方推荐的“方警察”的指示,找爸爸人脸识别登录支付宝,并陆续转账2万多元。直到王先生午觉醒来,才发现儿子受骗。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一不留心就可能上当受骗,希望各位家长对子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教育提醒,也希望各位未成年人要利用好假期多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过度沉迷网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切莫因为一时冲动,造成巨额损失。如不幸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留存好被诈骗的证据,及时报案。

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轻易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

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的人和事,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