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身高焦虑”的家长: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一年花费上十万

2021-08-05 13:56:26 作者: 陷入“身高焦

在孩子长高5厘米后,刘静把长效水剂换成了一瓶1100元,需每天注射一次的金赛药业短效水剂,一瓶大概能用半个月。

陷入“身高焦虑”的家长: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一年花费上十万

根据高禾投资研究中心2020年11月发布的数据,金赛生物在行业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占比74%。长春高新2021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金赛药业净利润达到8.78亿元,同比增长了70.02%。与金赛药业相比,另一生长激素龙头安科生物的市占率仅为15%。

5月18日,安科生物董秘、资本运营总监李坤在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上表示:安科生物2021年一季度生长激素水针的销量,已经超过了2020年全年。

7月13日,国元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安科生物的生长激素已布局粉针、水针,长效生长激素剂型也已完成临床试验即将报产,公司生长激素水针的新规格申请进展顺利,有望于近期获批。公司的2000万支生长激素产能项目已于2020年下半年进行申报,有望于2021年内获批投产。

安科生物在5月24日的投资者调研纪要中表示,目前生长激素粉针平均约为400天治疗期,总体费用2万多元,相对于一年长高约10cm的治疗疗效。生长激素水针的价格高于粉针,反而使用的患者更多。

2020年年报显示,安科生物生物制品业务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2.63%,这里的生物制品即生长激素。从安科生物后续管线来说,生长激素依然是布局重点。

而目前,除了金赛药业与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的Y型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YPEG-GH)项目正开展Ⅱ/Ⅲ期临床研究;天境生物一款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已经进入III期临床;亿帆医药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Fc融合蛋白也已经获批临床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有消息指16个省区组团带量采购的品种名单上,重组生长激素赫然在列。

消息公布后,长春高科和安科生物均称未接到集采正式文件。安科生物还表示,目前生长激素不属于急需采购的产品,超过90%是患者自费的。

“影响患者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意识问题,因此市场没有打价格战的原因,不是价格越低越能卖得好。”安科生物表示。国元证券也指出,随着长效剂型的推广,价格体系甚至有望进一步升高。

8月4日,有生长激素企业内部人士向中新经纬客户端透露,现有生长激素产品不会涨价,在研产品还要根据未来市场的情况来决定。

上述企业内部人士指出,生长激素的价格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与市场竞争影响,总体呈现价格下降的趋势,“在每年的招投标过程中,生长激素的价格是在总体稳定中略有下降”。

截至发稿,长春生物跌停,报276.52元/股,市值1119亿元;安科生物大跌11.04%,报13.45元/股,市值220亿元。

“生长激素可以用,但不能滥用”

生长激素在中国儿童矮小症的治疗已经步入正轨,但渗透率提升空间依然巨大,据国元证券2021年7月21日研报,2020年国内矮小症患者群体接受治疗的占比仅为5.7%。

与此同时,生长激素是否存在被滥用、是否价格偏高也一再引发争议。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部分家长神化了生长激素的作用,存在大规模、长时间的药物滥用;另一方面,部分医药代表以经济利益刺激医生多开生长激素,在高回扣的驱使下,产生了定价越高销路越好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投资者调研纪要同时显示,目前金赛药业生长激素的大概30%以下在公立医院销售,70%以上在其他合作医疗机构销售,“目前民营医疗机构的推广需依靠公立医院处方的带动”。

不仅如此,给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也会面临严重风险。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曾在微博上发文指出,生长激素是一种处方药,生长激素缺乏、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症等是目前已批准的可以用生长激素的情况,且有时间窗口,骨骺未闭合,存在长高的可能,“我们是治病,不美容”。

如果孩子不是矮小症患者,打了生长激素会长得更高更快吗?潘慧表示,理论上可以,但不主张用,因为不在适应征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