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涝疫接核”下的市民心理观察

2021-08-06 15:22:06 作者: 郑州:“涝疫

在进退两难之间,张文广有些纠结。

政府通告要求做好“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

像王朝阳、张文广这样,在暴雨和疫情接连发生的“涝疫接核”的情景下,显然并非个例。去年疫情期间,社会公众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一个显性命题。今年的这次疫情,市民的心理问题显然也应该得到关注。

在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12号通告中,也曾经提到,“封控区属地政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做好辖区内群众的生活保障、物资配送”的同时,也要做好群众的“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注重解决残疾人、独居老人、外出就医等人群的特殊需求”。

12号通告中提到做好群众的“情感抚慰和心理疏导工作

那么,这次“涝疫接核”期间,郑州市民在心理求助上的情况怎样?尤其是疫情开始之后,他们的心态与去年相比有何不同?

郑州奇才心理咨询部负责人、郑州奇才心理热线行政副督导王小奇说,自暴雨之后,他们联合河南省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系统河南省督导点开通了灾情心理支持热线,并派出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大家排忧解难。根据她们的统计,从7月21日开通到8月4日为止,他们共接到了1077个心理咨询电话。其中,与水灾有关的仅有7个,仅占0.01%;而与疫情有关的则没有。

王小奇分析,这与水灾与疫情刚发生不久有关,大家在这个时间段基本都在想着怎么应对,尤其是疫情方面,大家更多的是焦虑与恐惧,而真正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心理困扰通常具有滞后性,会在疫情发生一两周乃至四到六周的时间内显现。只有少数敏感的人在疫情之初会产生过于明显的焦虑与恐惧。

去年疫情期间,他们开通的相关热线,从去年1月26日至5月14日,共接到282通与疫情相关的心理咨询电话,占咨询电话总量的5.18%。其中,在这些电话中,一级人群5人,二级人群3人,三级人群2人,四级人群272人。三级、四级人群基本上就是未感染的普通市民,反映的多是因疫情而产生的焦虑、恐惧等情绪。

这次疫情有更多的“确定性”,要学会与病毒共存

王小奇分析,在今年的“涝疫接核”中,水灾与疫情其实也有不同之处。水灾的持续时间比较短,仅有一周左右的时间,而在水灾期间进行心理咨询的,多是因水灾产生应激心理的人,比如在洪水中被洪水冲走或身处危险而得到救助的人,他们获救之后经常会出现一种后怕的恐惧感;另一种则是洪灾现场的目击者,他们对遇难者会产生一种愧疚等情绪;但最多的是那些在工作或在家未遭遇惊险的市民,在看到相关生命或财产处于险境中时,会由别人的遭遇想到自己的身上,从而会产生恐惧与焦虑。7个咨询电话中,这类人较多。在洪灾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是救援人员,他们在现场目击的情况比较多,可能会产生心理创伤,需要相对专业的心理干预。

就今年的疫情而言,人们的心理反应与去年疫情期间的心理反应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什么我们在疫情期间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诸多心理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焦虑、恐惧的时候对事件的发生和结果并不清楚,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我们焦虑等情绪的产生。去年疫情发生时,大家对新冠肺炎的了解并不多,对如何防护等也并不清楚,其突然大面积的爆发和种种不确定性,危及到大家的生存环境,从而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恐慌与焦虑等心理问题。

洪灾中,打求助电话的共分三类人

但今年这波疫情,却有着诸多的确定性。首先,对于病毒的知识和防护措施都已经普及,尤其是防护,大家都知道只要勤洗手、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等就可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其次,这次疫情发生的区域相对有限,实行的是部分隔离,不在管控区的依旧可以自由出行,并不影响大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因而影响的人群相对较小。加上政府部门有去年处理疫情的相关经验,绝大部分人觉得疫情还是可控的,因而焦虑就会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