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涝疫接核”下的市民心理观察

2021-08-06 15:22:06 作者: 郑州:“涝疫

猛犸新闻 东方今报 记者 李长需

从7月20日到7月31日,短短的10余天时间,郑州经历了两场煎熬:刷新降雨极值引发的洪灾刚走,新一轮的疫情又来了。厕身其间的郑州市民,将这两场经历形象地称之为“涝疫接核”。

“涝疫接核”固然有乐观的自嘲成分,但灾害接连疫情的冲击,难以掩盖自嘲背后的心理压力。这次的“涝疫接核”下,市民的心态如何?跟去年疫情等相比,又有哪些变化?

非封控区居民王朝阳:暴雨加疫情,他变得更加敏感

8月5日下午,楼下的喇叭里,正在通知小区居民去做第二次核酸检测。王朝阳走到窗户前向楼下看去,看到监测点前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他决定还是像第一次检测时那样,等大家都做完后,自己再去做。

这次疫情发生时,最先做核酸检测的,是属于二七区的淮河路、京广路那一片的社区。7月31日晚,王朝阳还特意到那里去看了看,发现等待检测的队伍大都排了数百米,而队伍中人与人之间的间距,保持不长不短的安全距离。其中,还有不少孩子在中间跑来跑去地嬉戏,还有大人抱着毫无防护的婴幼儿掺杂其间,难免让人有些担心。

排长队做核酸检测的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这让王朝阳有点担心

很显然,经过去年的疫情,大家都认为病毒可防可控,不再那么可怕,从而疏于防护。但这才是可怕的。他怕自己做核酸时,也是这样的情况。那样,风险就大了。

8月1日,他自己所在的工人路上的这个小区开始做第一次核酸检测,他一直等到第二天晚上的22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喇叭的一再催促下,才去做了。当时,参加检测的只有三四个人。他感到十分安全。

第一次核酸检测,王朝阳选择第二天晚上10时前去,参检人员已很少

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王朝阳了解到,这次郑州发生的疫情,是由德尔塔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病毒的变异株患者的病毒载量很高,呼出病毒的浓度较大,传染性也极强,过去的密接概念,在它身上已经不适用了。之前钟南山院士曾表示,现在密接者的概念是“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在发病前四天”,和病人相处在一起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想到这一层,他都会不寒而栗。广州的疫情,正是由德尔塔病毒所引起的。而不少人对该病毒的毒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觉得还像去年的病毒那样,而自我防护的思路,还是原来的思路。依旧扎堆到超市抢购物资,依旧毫不在意地到快递站拿快递,依旧在社交中不注意安全距离,这些都是很危险的。

最后时刻做核酸检测的人少

虽然自己所在的小区离最先公布的封控区还有一段距离,但王朝阳还是有点提心吊胆的,担心病毒会发展到自己的小区。8月3日,原来的封控区向西延展到了嵩山路,和王朝阳所在的小区只隔了一个小区。病毒似乎近在咫尺,这让王朝阳惶恐不安。

邻居们纷纷到超市抢购物资去了,王朝阳却不敢参与其中,生怕嵩山路以东的居民来过这边的超市,或其在这边的亲友们也去了超市。他是在午后人少的时候,匆匆去超市购买了足够他10天生活的物资。之后,他就躲在家中闭门不出,连一向喜欢散步的河边都不敢去;就连他女朋友给他点的外卖,他也不敢到门口去拿。

经过去年的疫情,他发现自己没法像大多数人那样的淡定。他将之归因为自己对病毒的特别了解,但过多的了解也加重了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自己要好好地活着。这是今年暴雨之后他对自己的期许。疫情之前的暴雨时,他见证了一个城市洪水的威力,以及个人在这威力中的无助。他看到的那些在洪水中呼救的视频,常常让他的内心很沉重。他经常会想到,如果自己那天出门遇到那样的情形,会不会也是那个样子?这样的问题经常会困扰到他。

好不容易洪水退去,但疫情又悄然来临。王朝阳感觉自己几乎无法承受,也变得越来越敏感。虽然身处非封控区,但他的焦虑与不安,似乎不比封控区的人们少,好在每天看到新增本土病例的逐渐减少,给了他些许安慰。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