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其一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

2021-08-13 09:58:05 作者: 新疆哈密翼龙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发现大型恐龙化石,相关论文8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旗下的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据悉,此次研究的3件恐龙化石都属于蜥脚类的多孔椎龙类,科研人员将新发现的恐龙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

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发现大型恐龙化石,其一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

中国丝路巨龙(左)与新疆哈密巨龙(右)及哈密翼龙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创作/赵闯,科学指导/汪筱林

新疆哈密翼龙动物群发现新化石

自2006年以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领导的哈密科考队连续在哈密戈壁进行科考工作,发现了罕见的哈密翼龙动物群,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龙化石产地,上亿数量的翼龙曾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是名副其实的翼龙伊甸园。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哈密翼龙—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正在推进地质公园和翼龙遗址博物馆的规划建设。

科研人员还发现大量3D翼龙蛋和翼龙胚胎化石。通过研究,科研人员认为哈密翼龙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出生后还不能飞行,尚需要父母照顾,这些发现和研究揭示了翼龙这一特殊的飞行爬行动物的生命史。通过野外考察及地层学等学科相关证据,科研人员认为,这些数量巨大的翼龙经历了多次白垩纪湖泊风暴事件,导致其集群死亡并被快速埋藏。

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据古脊椎所哈密科考队负责人汪筱林介绍,此次研究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发现于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距今约1.3亿年-1.2亿年,与哈密翼龙化石共生保存,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发现的非翼龙类脊椎动物化石,三件标本的产出地点相距约2千米-5千米。

他说,由于化石长期暴露于极干旱强风沙的戈壁地区,在地表风化破碎严重,科考队分别于2008年、2013年和2016年进行了抢救性采集。

多孔椎龙类,蜥脚类恐龙中的超大个子家族

多孔椎龙类是蜥脚类恐龙巨龙形类中的一支,生存于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晚期,多样性比较丰富,其化石在全球各大陆都有发现。多孔椎龙类大多体型庞大,如阿根廷龙体长超过30米。

多孔椎龙类主要特征包括颈部和前肢较长,至少具有15节颈椎,不同于尾巴极长、前肢较短的梁龙类;牙齿呈棒状,不像腕龙类那样具有勺状的牙齿。

近年来,多孔椎龙类的化石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白垩系地层中陆续被发现和研究报道,其主要分布在甘肃、河南、山东、辽宁、广西等地。之前,在新疆白垩系地层中还没有发现过多孔椎龙类化石,唯一的蜥脚类恐龙是在准噶尔盆地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现的似亚洲龙,由于标本破碎,其分类位置和命名有效性尚存在争议。

新恐龙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与新疆哈密巨龙

由于化石暴露地表风化极其严重,三件标本仅残存了部分表面破碎的椎体,抢救性采集后,科考队技术人员对尚埋藏在岩石中、没有暴露地表的另一侧进行了科学修理。“我们用石膏将标本打包采集回来,去掉骨骼周围的岩石,在显微镜下仔细修理,把骨骼完整清晰地暴露出来。”汪筱林说。

修理后显示,三件标本分别为6节关联的颈椎及颈肋、7节关联的尾椎和一段破碎的荐椎,其中前两件标本分别命名为中国丝路巨龙和新疆哈密巨龙。据科研人员介绍,名称代表了化石产地和这类恐龙巨大的体型。哈密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镇,此次用化石命名来纪念中国连通世界的丝绸之路。

中国丝路巨龙6节颈椎的总长度约3米,是我国山东蒙阴发现的早白垩世师氏盘足龙(体长约15米)对应颈椎平均长度的近2倍,科研人员保守估计,中国丝路巨龙的体长超过20米。与中国丝路巨龙保存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残破的哈密翼龙下颌,说明大型的巨龙类恐龙与哈密翼龙共同生活在白垩纪的天空和陆地。

科研人员保守估计,新疆哈密巨龙的体长约为17米。与新疆哈密巨龙共同保存的还有一枚兽脚类恐龙牙齿,这也是哈密翼龙动物群中首次报道的兽脚类恐龙化石。蜥脚类都是四足行走食植性的,这些大型食植恐龙和食肉兽脚类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增加了哈密翼龙动物群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