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全红婵,这是得了一种病

2021-08-14 07:58:55 作者: “围猎”全红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佳璇 编辑金明大

全红婵的家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圣地

全文茂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家门口会成为“网红打卡点”。

他的女儿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获得了女子跳水单人十米台冠军,正如赛事解说员所言,这位十四岁的运动员“一跳成名天下知”。

全红婵的家,也迅速成为全中国的“顶流”地标——来自全国各地的视频博主或直播者,举着手机镜头,涌向了这座位于广东湛江的小院子。其中,不乏有在全红婵家门口直播带货的。

对热点事件和人物的围观,变成了一种围猎。

这背后是成千上万视频博主与直播者的流量焦虑,他们渴望被看见、被关注,而当焦虑把这种渴望催生成了饥渴,随之而来的,便是难看的吃相、难治的乱象。

围猎热点

全红婵夺冠后的第三天,东京奥运会闭幕,全文茂接受了媒体采访。这位父亲显然对前来打卡的“网红”不堪其扰:“你们有心就可以了,也不要再打扰了,(打卡既)影响你们自己的生活,也影响我们的生活,是不是?”

此前流传的短视频里,全红婵夺冠后的第一个早晨,她的家门口便“门庭若市”:小轿车、电动车停满了门口的空地,围观的人群举着手机拍照、拍视频,还有人爬树、爬墙头,开启了直播。

有报道称,根据进村登记,一天之内,来全红婵家乡“打卡”的人起码有两千人。到了晚上,门口的直播吆喝仍然没停,全红婵家里的老人两天没睡好觉,还在混乱中跌倒过。

全红婵的堂哥不得不站出来劝返围观的人群,村委会也在村口树立了劝阻的牌子。

有人在现场扬言要摘走全红婵家门口树上的菠萝蜜。被瓜分的当然不只是菠萝蜜,还有全红婵这个名字所带来的巨大热度。

“全红婵身上的关注度太大了。”曾在MCN机构(互联网内容运营服务机构)工作的宝莺说:“这些主播是想跟随热点,获得流量,博取人们关注,提高自己本身的流量。”

在各大网络平台,三跳满分的全红婵已不止是“热点”,而是“沸点”,带上与之相关的词条,发布与之相关的内容,都能达到引流的效果。

《中国妇女报》发表评论说:“当祝福掺杂着目的,当围观带着利益,这一切都变了味。”

随着舆论对这一现象的讨伐,以及短视频平台对相关视频和直播的下架、屏蔽、封禁,“打卡”的人群才渐渐散去。据悉,抖音下架相关违规视频3287条,处罚违规直播间106个、违规帐号92个,快手共处置违规视频5000条,违规直播121场,违规账号106个,违规用户名108个。

热点事件或人物被如此围猎,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就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河南暴雨灾情也成为了一些短视频博主和网络主播无底线“蹭热度”的对象:有主播无序进入灾区,摆拍出求援场景,妨碍了救灾工作;还有人假装驰援,博得更多粉丝关注,然后便对救灾仿佛失忆,转而放出链接卖起货来……

再往前细数——

“拉面哥”程运付走红后成为诸多直播者拍摄的对象,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

草根歌手“大衣哥”朱之文的家门,被各地赶来的直播者拍个不停,被骚扰的朱之文想躲,则被说成“耍大牌”;

还有曾有人跟着云南迁徙象群,直播自己捡拾象群吃剩的菠萝吃……

如此无底线围猎热点的视频博主和主播,并非行业的全部,但带来的嘈杂却声量不小。

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渴求着流量?

广告行业从业者李红旗接触过大量短视频博主和网络主播,在她看来,对蹭热点有着高昂热情的人,往往是社会或行业的“边缘人”,蹭热点是出于对被关注、被看见的渴望。

李红旗表示:“这些人在他们的社交圈得不到关注,就会通过网络舆论增加自己的曝光,获得心里的慰藉。只要是社会人,都是需要被看见的。”

“家人们老铁们点点关注”

“大家记得点点关注。”“关注主播不迷路。”

随意打开短视频平台里的一个直播,都能听到主播时不时这样说着。粉丝数目越少,这句话出现的频率越高。

在抖音上,主播常称呼走进直播间的网友为“家人”,在快手,这个称呼则是“老铁”。无论是“家人”还是“老铁”,都代表着亲切。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