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策 克难题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25年积案一朝结

2021-08-16 21:23:40 作者: 巧施策 克难

“25年了,我做梦都没想到这钱还能要回来,感谢法官!”申请执行人赵某激动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对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表示由衷的感谢。

1996年10月19日,赵某驾驶货车被张某驾驶的车辆撞击。事故发生后,因双方无法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赵某起诉至宽城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被告张某赔偿原告赵某医疗费等各项损失共计47,097.49元。判决生效后,因张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赵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因被执行人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

2021年3月份,申请执行人赵某来电申请对案件恢复执行,通过与其沟通了解到,赵某现居住在云南省,因疫情原因无法前往长春递交恢复执行材料。考虑到申请执行人的实际困难,工作人员前往档案室调取相关案件材料,协助赵某远程办理了恢复执行手续。

恢复执行后,法官发现因案件时间久远,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住址信息等均不祥,“找人难”成为该案最大障碍。办案法官首先通过户籍查询,但由于重名的人太多,无法一一核实。随后,办案法官又结合民事卷宗、被执行人原工作单位等相关细节信息,最终确定被执行人身份。身份确定后,法官立即前往赵某所在的村委会找人,但村委会及村民均表示,张某搬走多年,无法取得联系,案件再次陷入僵局。最终,通过法官多方努力,通过张某劳动关系所在的某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查到了被执行人张某的联系方式,案件出现转机。‍

办案法官立即与被执行人张某联系,并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严重后果,张某表示因自身经济条件不太好,所以一直没有偿还欠款,现在法院再次找到他,他希望能一次性解决事情。考虑到双方均是70多岁的老人,且均在外地,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减轻当事人诉累,法官建立了微信群与双方进行沟通。在法官的积极协调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约定张某一次性向赵某支付赔偿款50,000元。

近日,申请执行人赵某成功拿到了被执行人张某给予的50,000元执行款,一起历时25年的案件终于执行完毕。

来源:平安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