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信息缘何被泄露?业内人士:何为“过度”难界定

2021-08-18 00:01:18 作者: 微信聊天信息

“当前,社会各方面对于用户画像、算法推荐等新技术新应用高度关注,对相关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信息骚扰等问题反映强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立足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空间合法权益,对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作出有针对性规范。

应用程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已经成了民众“知道但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的10位受访者中,有9位都表示自己有过被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经历。

网友反馈的情况

微信聊“看牙”就被淘宝推荐牙科诊所

黄女士经常在淘宝上购物,然而有一天,她在微信群里谈到了某个门诊,淘宝立即给她推送了一堆牙科诊所。“上面还有我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地址等,我感觉好像被‘监控’了!好可怕。”黄女士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说。

知乎、小红书资深用户小陈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今年3月,她在微信上告诉男朋友自己因备考焦虑而开始脱发,接下来的好几天,知乎总是推送不同品牌生发液的软文给她。“平时我的知乎里都是跟考公务员相关的回答,要不就是社会热点,我也从来没在知乎里搜过生发液,这接连几天的相关推荐让我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被时刻监视着,这简直是楚门的世界,不寒而栗!”韦小姐也向记者反映:自己在小红书上搜索了某品牌的精华液之后,自己的京东、抖音和拼多多的首页上都出现了这个精华液的广告。“开始我还以为,是不是这个精华液真的卖得很火?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是自己搜索的关键词被‘跟踪’了。”

今年6月,疫情有所缓解,小陈打算去打HPV疫苗,她在“约苗”小程序上浏览了居住地的疫苗供应情况,并发微信询问好友要不要一起去打,没多久,小红书就频频给她推送HPV疫苗的相关信息。她感到奇怪:“我不明白哪一方泄露了我的信息,是微信?是输入法?还是约苗小程序?我想中断这种关联,却无从着手。”

网友反馈的情况

被商家“出卖”,何为“过度”难界定

大数据时代,对于同一APP内的“数据画像”和“精准推荐”,消费者虽然未必喜欢,但几乎已经默认和接受了。然而和个人喜欢有关的关键词在不同APP中共享,尤其是从微信聊天内容里泄露出去,着实让人不寒而栗。用户的信息,究竟被谁出卖了?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这个问题可以推测,但还需要严格取证,才能最终判定。”长期在某知名手机厂家做工程师的李先生对记者介绍说:“其实我们的朋友圈里也会被精准推荐广告,这就说明聊天软件里存在提取数据的情况。如果聊天软件方面管理不严,不法软件可以侵入其数据系统,输入法、语音通话等也都有可能提取到相关信息,也不排除聊天软件将信息卖给第三方的可能,所以,就需要国家进行相关的严格管理。”然而他同时表示,如何界定信息的收集是“过度的”,存在一定难度。此外,由于现在手机上安装的软件、浏览器等众多,用户在任何一处都可能留下关于“喜好”的蛛丝马迹,也给确认信息泄露的途径带来难度。

电商专家陈先生分析认为,发生这种情况,在安卓手机上安装了第三方输入法造成泄露的可能性更大。“比如,在京东上搜商品,抖音就会来推荐相关的。”“此外也有同一集团不同APP数据库互通带来的信息共享。例如,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同属一个集团,那么就会出现关键词共享、推送联动的情况。”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冯秋瑜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冯秋瑜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冯秋瑜

实习生 李缘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蔡凌跃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