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扶贫基金会“重振家园”项目助河南灾后重建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杜超)河南多地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一时间紧急启动Ⅱ级灾情响应。截至8月9日,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水灾救援行动得到超过143家企业、6家公益平台支持,爱心累计捐赠超235.8万,筹集款物超3.7亿元,惠及郑州、新乡、鹤壁、洛阳、许昌等7市19县(市、区)。聚焦乡村长期发展,成为了此次水灾救援和灾后重建规划的重点。
根据灾区群众恢复家园实际需求,中国扶贫基金会创新设计了“重建家园——灾后以工代赈家园清理和设备援助项目”。目前,已在河南省620个项目村落地,助力当地群众进行家园清理,尽快恢复重建,每个村获得10万元资金支持,通过劳务补助的方式组织村民开展村庄清理、公共服务等家园清洁工作,弥补群众因受灾误工导致的收入受损。此外中国扶贫基金会还为巩义市、荥阳市等部分受灾严重的乡镇配备70台挖掘机和70台装载机,协助清淤。前期助力灾后家园清理,后期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一场持续强降雨,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洪水退后,农房、田地、村庄沉积了大量淤泥,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巨大。蔡旗营村驻村干部王五辉介绍,洪水褪去后,最头疼的是处理被洪水冲击留下的残破墙体,还有堆积在道路上与居民家里的淤泥。只有把污泥、冲击带来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蔡旗营村才能真正进入灾后恢复期。人员积极性的调动和清淤设备的问题,是摆在面前的两座大山。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灾害评估人员来到蔡旗营村,了解到情况后,第一时间满足需求,将蔡旗营村纳入以工代赈项目,支持资金用以解决清淤工作面临的困境。“此次以工代赈项目,对村里的帮助很大!蔡旗营村的村民经济条件不好,很多村民洪水之后需要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因为有以工代赈项目的进入,我们可以给予协助清理工作的村民以资金补助,这会把更多的劳动力留在村内工作,重振家园,让我们的村庄早日恢复生活生产力。”见到问题解决了,村干部高兴地说道。
面对灾情,深入项目村实地走访调研,为下一步的灾后重建计划奠定扎实的基础。主要从乡村基建、乡村教育、乡村旅游三方面着手,针对灾区桥梁受损、中小学操场设施瘫痪、灾后产业恢复等多项问题,计划实施溪桥工程、阳光跑道、美好学校、减防灾教室、百美村宿等项目。未来也将重点关注已脱贫地区低收入人口的返贫情况,推动防返贫项目的落地实施。据了解,中国基金会还将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建立稳定的团队与救灾机制,为在河南设立灾后重建办公室做好准备。
“救灾早已不仅限于物资发放与资金援助,更重要的是关注灾区长远发展与最大化救灾物资效能。‘重振家园’项目不仅着眼于眼下的清淤工作,还关注灾区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为灾区重建与灾区经济长远发展相结合贡献出一份力量。”中国扶贫基金会负责人说。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扶贫基金会已成立31年,是中国扶贫与乡村发展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也是国内救灾领域领先的基金会之一。自2003年成立以来,基金会累计开展243次灾害救援行动,支出救灾款物16.65亿元,直接受益人数累计超过609万人(次),覆盖我国31省(直辖市/自治区)与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12个国家的受灾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扶贫基金会不断探索救灾新模式,深入调研,形成了一套创新、高效、可持续的项目模式。参与过“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抗击行动”以及南方水灾等超260次救援行动。在灾后重建项目的设计及实施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责任编辑:小云
来源:慈善公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