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章溪村往事:一个副部级高官的成长与折戟

2021-08-25 15:59:14 作者: 宁波章溪村往

作者丨钟坚 特约撰稿丨木栀 编辑丨江淼

处暑前几天,象岩村口的一座老桥垮了,不知是前阵台风的影响,还是老桥年久失修。周建方老人听到这个消息,隐隐地感觉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果然,8月21日周六这天,得到了印证。周建方的一个侄子出事了。

他闷闷地在家里坐了两天,几乎没迈出家门。

“我大哥去世的早,但他的三个孩子都很优秀,一个是副部级干部,还有两个是大学教授。”年过六旬的周建方谈及侄子侄女时,话语里仍有掩饰不住的骄傲。

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象岩村(现为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章溪村象岩),离宁波市区约33公里,是一个只有180户人家、450余人口的傍山小村。周建方在这里度过了大半辈子,见证了这个小山村飞出“龙凤”,也目睹了飞上云端的侄子如何在一夜之间跌落谷底。

开拖拉机的农民培养出了副部级干部

前几年,撤村扩并过程中,章水镇的象岩村和章溪村合并为一个村,现在统一叫章溪村。章溪村的小辈们基本都没见过周家的几个做大官或者当教授的亲戚,特别是周建方这个在省城当领导的侄子,村里熟悉他的人很少。“因为他14岁左右就离开村里到外面求学去了。”

周建方大哥早年在农耕之余,买了拖拉机跑运输贴补家用,说起来,他大哥是宁波鄞州区第一批有拖拉机的农户。周建方的大哥为了供三个孩子读书,做点副业也是身不由己,“家里三个书包很重的”。周建方的侄女和后来在上海理工大学当教授的侄子小时候读书都很好,相对来说,一个农民人家,孩子会读书是个好事情,但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个年代,农民家庭收入微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

“那时读个初中的学费不过一块五毛,高中也不过几块钱。但很多农家也拿不出这个钱。“周建方说,大哥人勤快,心眼活,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终究有了回报,“后来我侄女考上了复旦大学,她爸爸每天开拖拉机,为了供女儿上大学。”

那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周建方佩服大哥在教育上的舍得,也心疼二侄子的懂事,“二侄子回来,看他爸爸这么辛苦,决定为家里做些分担,他中学毕业后来就考到了师范学校。”周建方的二侄子放弃高中,选择了中专,公开履历显示,他在1982年进入余姚师范学校学习,当时只有15岁。

章溪村文化礼堂

周建方也没想到,大哥的几个小孩中,这个侄子的学历相对低,但正是这侄子在师范毕业后当了老师,后来慢慢走上仕途。周建方的侄媳妇也跟这个侄子一起,都在当年的鄞州区姜山中学教书,后来听说调到宁波的鄞州银行任职。

周建方的二侄子官运一路看涨,从宁波鄞州区到象山县,到邻近的舟山,再到3年前出任杭州市委书记,官越做越大。

同辈兄长去世的早,晚辈的侄女侄子们走动的就渐渐少了。周建方记得,几个侄女侄子很难得回村里,只有每年清明例常的一次,在省里当副部级大官的侄子也必然会抽时间回村里一趟,祭扫亲生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坟墓。但今年清明,周建方因为糖尿病住院半个月,侄子回来也没碰上。

周建方平时很少和二侄子联系,按他的说法,他只有在这个侄子在象山县当书记的时候通过一次电话,还是他为了一个什么事主动打过去的。平时一年到头,这个当官的侄子几乎没有主动跟他联系沟通过。

有一年清明,周建方听说侄子回村里扫墓,特地联系好在家里备好饭等着他,但后来他侄子接了一个电话就匆匆走了。周建方对这表示理解,“他当官了回来这里也不方便。而且他当县长、当书记了,找他的人很多。”

周建方回忆说,他大哥比他大18岁,已离世有十七八年,他的嫂子也走了十二三年了。大哥去世后不久,周建方的二哥在六十来岁那年也走了。在象岩村,周家三兄弟现在只剩下周建方一个,周氏虽说都是普通农人子弟,他们的子女都很出人头地。周建方有一个独女,小的时候成绩很好,后来也考上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工作。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