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未故事⑧|抗癌医生的“疫”线坚守

2021-08-25 21:25:04 作者: 寻·未故事⑧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 盛夏的上午,太阳光直直地刺向大地,树叶变得无精打采,地面没有一丝风。蝉鸣起伏,淹没在“规范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离”的循环中。东营胜利胜北医院预防接种门诊外,长队缓缓向前挪动。走廊内,家长和孩子在等待。

“全能”的汤医生

“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烧?”“有没有其他疾病史?”“接种本没带吗?”“父母得过来,我们需要录入监护人信息。”一片嘈杂中,汤华萍的声音略带沙哑,但持续不断。

忽然,沙哑的声音卖力提高了:“带小朋友的家长登记完出去等,这里不安全!”随后,一位带幼儿前来的家长被引导从后门离开。在登记处忙碌的预防接种门诊大夫汤华萍向等待的人群中瞥了一眼,眉头紧促,扭头对同事说:“这样不行啊,我进去看一下。”然后起身走向候种室。

这是门诊12—17岁未成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第一天,监护人的到场和额外的信息登记使得接种时间拉长。而疫情期间要避免人员聚集,门外的长队,令汤华萍有些焦灼。身为科室主任的她时不时起身到各个环节查看,询问进度,疏散人群。

“孩子自己留下来打针就可以了,家长请出去等……”汤华萍清了清干哑的嗓子,对停留在候种室的人们重复着:“室外有凉亭,空气流通,请家长们出去等待……”看着候种室内只剩下孩子的身影,汤华萍放心地坐回登记处。

但这只是暂时的放心。对待祖国的花朵,既要耐心指导,又要悉心呵护。孩子们的到来让本就忙碌的接种门诊更加忙碌,汤华萍和同事们要随时迎接前方未知的“惊喜”:有孩子出了门就不知道往哪走,有孩子晕针,有孩子“逃过”打针直接去留观,还有人抗拒打针一直躲避……汤华萍和同事们必须炼就“火眼金睛”,在各个环节观察引导。

和乳腺癌抗争的第11年

手机在口袋里不知疲倦地响着。汤华萍焦急地接通,按下免提键——每天不断地接听电话,她的听力明显下降,必须靠免提才能听清。“来苗了。”她匆忙起身,白色大褂在队伍中快速穿梭,风风火火。

作为科室主心骨,汤华萍需要操心大大小小的琐事。疫苗没有了、人手不够了、“突降”60人的学生团队……刚放下手机,微信电话又响起,候种室还传来同事的叫声:“汤主任~”忙的时候,连十米之内的厕所都那么遥远,一天下来,汤华萍只恨自己分身乏术。“最忙的时候,连她在哪儿都不知道。”孙青刚到科室几个月,在她心中,汤华萍就是个“全能”的前辈,“扫码的机器坏了也找她,感觉好像什么事情都难不倒她。”

但这可能令人不敢相信,这位风风火火的“抗疫天使”,也是一名“抗癌战士”。2010年,她被诊断为乳腺癌,11年来,汤华萍一直在与癌症抗争。

她清晰记得自己得知诊断结果的那一刻。“脑袋一片空白,完全接受不了,不知道之后的日子该怎么办。”第一次做完化疗,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为了瞒过身体不好的母亲,她去理发店剪短了乌黑浓密的长发。“妈妈说这么好的长头发你怎么给剪了,我说换个发型时髦。”但还没等到第二次化疗,短发也掉光了。丈夫索性带自己去剃了光头。“光头好像也挺好看的。”回忆起艰辛的过往,汤华萍拭去眼角的泪,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随着时间推移,她慢慢接受了现实:“我自己得坚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幸运的是,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身体也慢慢好转。病情稳定后,汤华萍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忙起来就会忘了我是个病人,心情也会好一些。”

时间一长,在大家面前乐乐呵呵的汤华萍仿佛真的不是一位病人了。同事们甚至不知道她身患癌症。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