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典戏曲犹如“芬芳的酒”,经过岁月的磨砺与艺术的积淀,“增不得一字,减不得一腔”,是一种恰到好处
在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中,古希腊、古罗马戏剧和古印度梵剧早已成为历史的回响,只有中国戏曲依然活在舞台上、活在观众中。
中国戏曲是一种舞台艺术,也是一门大众艺术。在近千年的新陈代谢中,民众是编剧,是演员,是欣赏的主体,更是革新者。无论是《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里国与家之间的大义抉择,还是《西厢记》《碧玉簪》中普通人情感的几经曲折……中国戏曲坚持反映人生百态、言说民众心声,因而才能根深叶茂、遍地开花。
在《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主编刘祯看来,中国戏曲既是历史的故事,也是当下的寓言。其中的经典犹如“芬芳的酒”,经过岁月的磨砺与艺术的积淀,“增不得一字,减不得一腔”,是一种恰到好处。
「没有小剧种,“百花”难免会凋谢」
上书房:这套丛书既重点关注评剧、川剧、粤剧、汉剧、秦腔等大戏,也生动介绍了道情戏、河南越调、秧歌戏、锣戏等小剧种。这样的编排有什么特殊考虑?
刘祯:中国戏曲是一个“百花园”,东西南北、不同民族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戏曲。仅从本套丛书的内容选择来说,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戏曲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其本质是民间艺术。戏曲经历了一个由俗到雅、不断提炼的过程,越来越精致化、文人化。如果只看到它作为舞台艺术的一面,而看不到它作为文化的一面的话,那么戏曲脱离观众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一来,戏曲的危机、戏曲的命运就会成为现实和迫切的问题。
因此,本套丛书着眼于戏曲艺术、戏曲剧种与地方文化的关系。这是各剧种的特色所在,也是剧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生命肌理。
村头搭台演秧歌。 河北兴定秧歌剧团提供
另一方面,大剧种和小剧种、大戏和小戏的并行不悖,构成了中国戏曲完善的结构体系。大有大的好处,特别是从人物故事承载的要求来看,大戏、大剧种无疑更有张力。无论是行当的众多、唱腔的丰富、表演手段的多样,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戏、小剧种就是过时的、落伍的。小戏、小剧种的“二小戏”“三小戏”,主要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侧重娱乐性,更加接地气,是不少大戏很难做到的。没有小戏、小剧种,“百花”难免会逐渐凋谢。
各剧种具有平等的地位,不分贵贱、高低,都应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本套丛书的内容安排寄寓了这样一种思想和用意。
秦腔《花儿声声》
上书房:您对哪一剧种尤为厚爱?
刘祯:多年来,我接触了比较多的剧种和剧目,对每个剧种都充满期待和渴望,而结果也往往是让人赏心悦目的。
京昆是平常观摩最多的剧种,无疑它们的作品、表演代表了中国戏曲的高度。许多地方戏剧则可以带来更多新的审美和文化体验,听到独具特色的唱腔旋律,看到不一样的表演身段,都会令人陶醉。
京剧《三打祝家庄》
在《中国戏曲艺术与地方文化丛书》这一辑中,评剧的生活化、川剧的川味、粤剧的味道、汉剧的厚重、秦腔的尽情,犹如一道道地方美食,怎能取舍?道情戏、越调、秧歌戏、罗戏的鲜活生动和喜闻乐见,亦是令人难忘。
上书房: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为何这一辑没有专门介绍?
刘祯:昆曲是首个被列为“官腔”的剧种,这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意义不仅是剧种的,更是戏曲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