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王光美:倾力打造公益项目幸福工程

2021-08-26 22:40:01 作者: 晚年的王光美

为此王光美也坚持认为不应该只是直接给予资金上的帮助,那样也只会让希望工程沦为一个“提款机”,并不能在根本上帮助这些贫困母亲。

她绞尽脑汁也暂时没有想到完全的方法,再加上晚年的她精力也大不如从前,常常会感到身体不适,但这并不能使她退缩。

在多次的走访调查、询问各方建议之后,王光美最终想到了一个方法:致富还得智富——即通过一些劳动培训来提高她们的劳动动手能力。

通过项目上的救助,激发这些贫困母亲参与生产劳动的热情,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意识,提高自我的定位和价值。

在她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操作之后,再安排她们通过劳动致富,能够用自己的一份劳动来养活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劳动致富。

当然,前期自然少不了一些资金上的扶持了,毕竟培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效果也需要等待,一切都得循序渐进,慢慢来。

这种模式总结来说就是“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它在后来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之后的多方面扶持奠定了基础。

“治穷”之后自然而然就是“治愚”了。

除此之外,王光美还希望能够从更多方面来帮助这些贫困母亲,她也不断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继续探索成本低、效率好又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救助方式。

据“幸福工程”年报统计,截至2005年底,“幸福工程”已经在29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389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

并为贫困母亲作健康检查65万人次,治疗妇科疾病21万人次,免费下发药品和医疗器材价值1300多万元。

到了2019年底,“希望工程”已经累计帮助了35万余人,惠及150万多人,脱贫率更是达到了85%以上,是中国首个以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的公益项目。

相信未来“希望工程”会更加发光发热,帮助更多的人。

结语

“母亲”,向来都是一个伟大的词,她默默将我们支撑,这种爱往往是真挚而无私的,然而却又有那么多的母亲饱受着贫穷、饥饿、病痛的折磨。

晚年的王光美不忍看到这些贫困母亲的生活现状,她倾力打造“希望工程”这个公益项目,为它殚精竭虑,为它“千千万万遍”。

这种公益项目不仅受益了无数贫困的母亲,帮助她们渐渐走上生活的正轨,更是对王光美本人精神上的一种升华,是她善良心灵的体现。

来源:孔甲丙

当一个人的生活条件改善之后,精神方面也不能落后,必须齐头并进。

所谓治愚,就是改变她们的精神想法,帮助她们树立更加科学的观念,也希望通过一些技能培训让她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更大的改善。

为此王光美和组织的其他成员最终商讨决定创建“母亲学校”,学校规模不需要很大,也不需要多豪华,只要设施完备,有成效即可。

因此“希望工程”耗费了大量资金创办了“母亲学校”,在这里教授她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她们改善固有的精神观念,培养科学的思维。

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技能培训,在县级的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共同配合之下向这些贫困母亲传授各类基本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一般性技术。

这样的培养也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她们脱离了希望工程的救助之后,也能从容地在社会之中生活下去,不再饱受饥饿和病痛的折磨。

最后就是“治病”了。

治病,很明确就是提供医疗上的帮助,关注贫困母亲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多的是健康扶持,帮助她们拥有一个雄健的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