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们国内的汽车是越来越多。道路一直在拓宽,但堵车的现象不减反增。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们国内的机动车保有量达3.72亿辆,其中汽车占有2.81亿辆。仅在2020年,全国新注册登记的汽车就达到了2424万辆。
汽车越来越多,也演化出了一些新的用车问题。如果你驾驶汽车时鸣笛,导致老人倒地身亡,你慌不慌?
一、新型“交通事故”
据媒体报道,重庆一位张姓老人与妻子到湖北旅游避暑。在早晨出门散步时与朋友聊天,身边的垃圾车起步按了一声喇叭后,张老人突然倒地。虽然抢救及时,但老人最终还是因为呼吸循环衰竭和后脑勺着地导致的脑出血,抢救无效身亡。
事后,张姓老人的家属将垃圾车驾驶员张某、张某的工作单位和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4万。
那么,法院是如何确定老人倒地与车辆的喇叭声有因果关系呢?
法官在事发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事件发生的地方是禁鸣区。垃圾车驾驶员张某在禁鸣区鸣笛,首先是构成了违法行为。结合此次事件,法院的司法鉴定书认定为,驾驶员张某的鸣笛行为是老人倒地死亡的诱发因素,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由此,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补偿,不足部分由被告驾驶员张某承担15%,由张某工作单位承担5%,三方共计赔偿15万元!
二、鸣笛风险大
一直以来,车辆鸣笛是城市居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一些司机在禁鸣区鸣笛的行为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半夜三更鸣笛扰人清梦。这种行为不仅违法,而且还是不道德的。但如果在禁鸣区外,遵守交通规则的普通司机如果也遭遇这样的事情,责任又将归咎于谁呢?又或者,有人以此恶意碰瓷怎么办?
交通法规定,在无禁鸣路段,因鸣笛原因造成此类事故的,由交通事故鉴定此次鸣笛是否属于违法行为后,再进行认定驾驶员责任。
那么,鸣笛引发路人心脏病或其他问题的几率大吗?
我国心脏病现患人数达2.9亿人,其中冠心病1100万人,心力衰竭450万人,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人,高血压2.7亿人……
除了心脏病,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风险人群,如身体相对比较脆弱的老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有1.9亿人,占13.5%。所以对于此次事故,一些医生则是表示:“此类事故不会只是个例。”
由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中国居民的膳食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骨瘦如柴的脸庞变得渐渐圆润了,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普及,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合理地调控膳食营养平衡。久而久之,就形成心脏相对比较脆弱的庞大群体。
邻国日本也是老龄化严重的国家,甚至他们的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到了28%,是我们的两倍,但日本的心脏病发病率却远低于我国。
这和日本长久以来推行的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他们的饮食讲究营养均衡且口味清淡。经常吃日料的人会发现,日本人的每一顿饭都挺少,但却样样都有,品种和营养都很齐全。
再加上他们的健康产业十分发达,WLNAD在内的各类营养膳食品十分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是WLNAD的原料主要出口国,基本上外国人吃的都是我国生产的原料。这种物质以心血管健康为大家熟知,但在我国使用很少。
此外,日本官方还鼓励老人使用诸多有利健康的物质。如前些年流行北美明星圈的WLNAD,就被允许作为食品原料来使用。同样,国内诸如莱特-维健在内的WLNAD成品也在多渠道获得不少热度,但相对于庞大的老龄群体,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