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辉:这个时代,我有我的选择

2021-08-29 15:57:50 作者: 张朝辉:这个

灰色工装,红色安全帽,跟随国家能源集团贵州安顺电厂检修部副主任张朝辉的步伐,记者走进“张朝辉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位35岁的年轻人,坚守检修一线,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优秀团员、国家能源集团五四奖章等称号。

“师傅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心上”

“你们学生娃,一定要学好技术,可别让人瞧不起啊......”2008年7月,张朝辉背着行囊,从长沙理工大学进入贵州安顺电厂检修部。“那是师傅第一次带我去现场,他说的这句话,一直忘不了......”

张朝辉进行电动门调试工作

张朝辉很快就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安顺电厂是一座有历史有故事的火电厂。一期工程2台300兆瓦机组于上世纪90年代投产发电,是贵州省首台300兆瓦燃煤机组。二期工程作为国家“西电东送”重点项目,再建2台300兆瓦机组,并于2003年全面建成投产。在贵州这片红色土地上,安顺电厂以1200兆瓦装机容量,为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突出贡献。“大学生是电厂的新生力量,厂里的老师傅,盼着年轻人多担当、快成长。”张朝辉也从那天起,暗暗有了目标:“干,就得干出样来!”

2009年2月,安顺电厂一期脱硫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为了加强技术力量,张朝辉被安排参与脱硫项目组,DCS组态、设备安装和调试,工地上每天都有变化,让他觉得特带劲。用他的话说,就是“泡在工程上了”。

如何实现基建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张朝辉琢磨每一个细节,参与每一次调试,遇到不清楚的地方,非要从专家那里找到答案。“只要能教我的,都是我师傅。”就这样没日没夜地学着、干着,等一期脱硫工程完成168小时试运行,他也渐渐展露头角。

脱硫设备投运后,潜在的问题随之而来。吸收塔内的静压式液位计,无法判断塔内浆液起泡情况,只能根据吸收塔液位做工况调节,如果塔内浆液起泡过多,泡沫就会从吸收塔烟气入口溢流到增压风机。“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脱硫设备安全。”张朝辉在现场仔细查看,思考对策。一周后,他提出在吸收塔烟气入口烟道段斜段最低点,安装一个温度监测点,作为起泡预警点。“这次技改,有效保障设备安全运行,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首战告捷,张朝辉的创新劲头就一发不可收。他先后解决了PH值测量滞后、温度跳变引起设备误动、烟气流场不均引起测量误差大等问题,又通过优化风机母管改造控制逻辑、引增合一改造控制逻辑、旁路封堵控制逻辑等,让安顺电厂在贵州区域率先实施脱硫设施投运率100%。

从普通班员、班长到检部副主任,张朝辉在脱硫岗位一干就是13个年头。在他的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也许有人会觉得平庸,但正是静下心去做、去思考,才能成为行家里手”。

“得让一个团队都厉害”

2017年五一前夕,张朝辉收获一枚金灿灿的奖牌——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当上劳模怎么干?张朝辉开始新的思考。

过去的日子,他觉得自己就像云贵高原上的农民,把所有时间、精力投入到一亩三分地上,心里想的只是管好用好脱硫设备。如今,他是检修班长,是基层劳模,责任更大了。“一个人厉害,还不行,得让一个团队都厉害!”经过一番考量,张朝辉的思想有了变化,他把带团队当成重要任务。

2018年6月,张朝辉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始筹建。拿着工会下拨的25万元,他和组员白天忙现场,晚上就在工作室设计图纸,安装设备,这里的每一根电缆,每一根气源管,都是他们自主完成。半年后,工作室就有了一番规模。

进入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套循环工艺系统,配套PLC低压动力设备、执行机构、检测元件等。“工作室有26名成员,全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一说到工作室,张朝辉就兴奋起来,他边指着设备,边介绍着这里发生的难忘瞬间。

如今,张朝辉创新工作室取得创新、应用等成果16项,有效解决或改善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汽轮机调节阀伺服控制设备运行中检修试验”等10余次,为现场检修提供技术安全保障;开展“国能智深DCS系统基本运用”等培训8次;2020年贵州公司举办首届“黔进杯”技能竞赛,安顺电厂6人参赛,3人获奖,赢得团体第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