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为王的“骗局”还是内心救赎?徒步西藏“真真假假”背后

2021-08-30 10:41:45 作者: 流量为王的“

得知河南女孩美美在徒步青藏线不幸遇难的消息后,31岁的背包客叹墨唏嘘不已:“太遗憾了,她还这么年轻……”

变窄的车道、突然下坠的落石、变化莫测的天气……在西藏徒步一个月,他深知行走在公路上的潜在风险。“我们背包走都要时刻注意,更何况推着车子做直播的。”

出事前,美美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只有7万多,如今已经涨到近28万。她却再也看不到了。助力车失控导致的一场意外,让她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追求“远方”的路上。

因为遥远、神秘,“徒步西藏”在很多人眼中自带魔力的光环。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以不同的目的、方式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一路风霜,身体和精神都经历巨大考验的路途上,他们追求的是心灵救赎,还是一场以流量为王的“骗局”?

出事前,美美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只有7万多,如今已经涨到近28万。

徒步这一路,真的很累

叹墨今年31岁,河南人。7月17日,他在昆明出发,开始以背包行走的方式缩短与拉萨的距离。

8月16日,他走到距离拉萨700多公里的林芝,在米美村,他突然找到自己此行的最终目的,便提前结束徒步坐车到了拉萨。

8月27日,新黄河记者联系上叹墨时,他已经在拉萨的青年旅社住了一周左右。在私信对话框的那头,他坦诚地告诉记者:“我是出发以后走到林芝就坐车了,如果你想知道关于徒步的话题可以随便问,我知道的就会说。”

叹墨在怒江七十二拐 受访者供图

“这一路上真的很苦。”叹墨说,这对身体和精神都是极大的考验。而天气、住宿、交通都是影响的因素。尤其是安全。虽然很多路都是柏油马路,但有的只有双向两车道,遇到修路的就会变窄,有的路段头顶上方就是悬崖,还有坠石,叹墨说他见到过一辆被落石砸烂的宝马车。

徒步走路,装备很重要。为了减轻负担,叹墨已经极尽可能地核算着每个物品重量,厚衣服、睡袋、帐篷、防滑垫、鞋子、短袖……将这些装备放入70升的背包以后,他称了下重量,36斤。

海蓝是叹墨徒步路上结识的伙伴,他同样在西藏感受到了一天四季的真切。“上午冲锋衣是不能脱的,下午穿短袖,晚上,厚衣服要一件件地穿上。”

怒江大峡谷 受访者供图

“肩膀、腰和胯部,都会疼。”叹墨说,当然最大的考验就是脚,因为会疼会磨出泡。在路上,他买过卫生巾来塞到鞋里,但最后没什么太大效果。

还有因为风险而动摇的意志。走在路上,每天的路程有限,以叹墨的脚力,平均一天走45公里左右。背包客并不是每天都能找到合适的住宿地,再加上他们希望减少开支,因此露营搭帐篷是很常见的。“尽量选海拔低的地方,最好能挨着村子,不要独自扎营。”叹墨说,真的会遇到野兽。

海蓝是从康定出发徒步的,起初他有一个同行者,一起走了几天后就放弃了。“真的很累,如果不是意志坚定,很难坚持下去。”

质疑声也很多。叹墨选择在豆瓣用写日记的方式做记录,有人看到后“抨击”他,“那个人说,一看我的面相就像假徒步的。”叹墨很无奈。

虽然身体上很痛苦,但好在这一路精神上也是放松的。

叹墨清楚地记得,在翻越海拔约4153米的波瓦山时,望着山、云和路,他流泪了,在这一刻他被将自己萦绕的大自然所惊叹。而他一路走一路感受,终于在到达林芝时想明白他以后的路,治愈了自己。

推车在公路上直播,真的很危险

叹墨是在来到拉萨以后得知美美遇难消息的,因为是老乡,又同是在西藏徒步,这两个“交汇点”让他唏嘘不已。

在背包客眼中,在西藏徒步的可以笼统地分为盈利与非盈利两种。

在徒步西藏的问题上,他希望能客观地表达观点。因为这一路上,他见到了太多推着车做直播的徒步者,还曾经与其中几个同行过几日。他告诉记者,他只能说,每个人徒步西藏的目的、心境不一样,也决定了方式的不同。如果是追求纯粹的人,大概都是对这种方式嗤之以鼻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