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检察院实现司法救助效果长效化

2021-08-31 12:05:27 作者: 海淀区检察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淀区检察院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紧密结合,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优化政策供给,在积极拓展救助线索来源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司法救助金发放后的跟踪回访和后续关怀,实现救助效果的长效化。

结合产业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

海淀区检察院自进行司法救助以来金额最高、力度最大的一场救助高达35万元,成功帮助被救助家庭摆脱了贫困现状,这件事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包老汉的儿子包林(化名)离开内蒙古老家来到北京打拼,成为一名送餐员,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很充实,不幸的是两年前包林在送餐途中遭遇车祸,公安机关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书显示,肇事者柴某对这起事故负全部责任,可是柴某同样是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贫困,没有赔偿能力。

一百多万元高额的医疗费压在包林家人的心头,这使原本在当地还算宽裕的家庭陷入困境。包家人东拼西凑,通过银行、网络贷款及大病救助平台等勉强凑齐医疗费,将包林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包林司法救助案的材料,很快从海淀区检察院的刑事检察部门移送该院第四检察部。该案承办人、海淀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王征还记得第一次拨通包老汉电话时的情景:“他当时很惊讶,不知道包林可以申请司法救助,听完我们的介绍后,便积极准备了申请材料。”

终于在海淀检察院的努力下,为包林申请了3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并结合当地产业特点,用部分救助金帮助包林一家购买了五头牛作为生产资料。今年,购置的牛已经产下五头小牛,收益可观,包家有了经济来源,不仅实现了脱贫,而且家庭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

作为被救助人家属,包林的姐姐红着眼睛说:“从我弟弟出事到现在,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困难,我爸爸两年都没有睡过整觉,感谢国家给我们的温暖,我们看到了希望。”

“司法救助金虽然可以帮助被救助家庭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如何利用这笔救助金恢复家庭的生产能力是保持脱贫效果可持续的关键。”王征告诉记者。在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海淀区检察院坚持主动作为、救扶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的检察为民活动。

建立司法救助档案制 定期回头看

65岁的老姜曾在北京打工,2019年3月,老姜与一同打工同住一处的苗某因为日常琐事发生纠纷,苗某用木凳击打老姜头部,致其头部受伤,后经司法鉴定为重伤二级,苗某最终被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老姜共花费了4万多元医药费,除了他打工的雇主垫付了2万元之外,还欠医院2万多元医药费,可被告人苗某已73岁,经法院确认,确无经济赔偿能力,本案承办检察官杜琳告诉记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联手山东当地的检察机关,共同对老姜开展救助。”幸运的是,他们得到了山东检察机关的全力支持。

在山东省邹城市检察院的协调下,老姜入住了当地的敬老院,并由专人看护,海淀区检察院为老姜依法申请到10万元司法救助金,原以为会是皆大欢喜的热烈场面,可没想到,申请到的10万元司法救助金怎么管怎么用成了争议焦点。

老姜的弟弟认为钱应该由他代为保管,而且自己对哥哥术后的照料和看护应该有所补偿。而敬老院和民政部门也提出,如果由他们代管,后续的使用、办理相关手续等,对于几乎不怎么识字的老姜而言过于复杂。

“我们虽然已经把司法救助金打进老姜名下账户,但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杜琳说,可以就这么把钱放下结案离开吗?显然不妥。杜琳与办案组成员商量决定,要把事情管到底。

为老姜申请司法救助金,主要是为老姜支付头部手术的费用,因此,这笔钱应当主要用来偿还老姜之前的医疗欠款和支付后续手术费。但老姜精神状况不稳定,担心手术风险,经常萌生出不想再做手术的念头。于是,办案组成员陪同老姜兄弟俩驱车几十公里赶到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让医生详细讲解尽快做手术的必要性,打消兄弟俩的疑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