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机构“容貌焦虑”乱象面临整治,南京个别机构仍打“擦边球”

2021-08-31 17:59:48 作者: 医美机构“容

“女人一胖,就和性感绝缘”“腮无二两之肉必属无福之人”……这样故意制造的“容貌焦虑”,已成为不少医美机构招揽顾客的手段。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南》”),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不过,现代快报记者探访发现,仍有医美机构“咨询医师”在项目宣传中打起广告“擦边球”。

某医美机构里的宣传海报

发布:

《指南》重点打击的10种医美广告乱象

“现在是看颜即正义的时代,无论是找男朋友还是找工作,都要看颜值。”像这样故意制造“容貌焦虑”的情况,已成为不少医美机构招揽顾客的手段。医疗美容行业如今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医疗美容广告。

为此,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重点打击的10种情形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此外,除了打击制造“容貌焦虑”之外,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打击的其他情形包括:

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

宣传或者含有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等内容。

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

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

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所谓“推荐官”“体验官”等,以自己名义或者形象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的,应当被认定为广告代言人。

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生活美容机构等非医疗机构开展医疗美容广告宣传。

对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宣传疾病治疗功能或者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其他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

探访:

南京个别医美机构仍在打“擦边球”

在探访过程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虽然很少有医美机构会在广告中公然刻意制造“容貌焦虑”,但个别医美机构的咨询医师,会在朋友圈的项目宣传里打“擦边球”。

8月30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南京的一家韩辰整形医院,以想要进行吸脂减肥为由进行咨询。咨询医师表示:“这个项目没有创口,不需要穿塑身衣,做治疗的时候会有点疼,但是效果很好,你做了第一次就会想做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咨询医师极力推荐,但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涉及到“容貌焦虑”的词语出现。

不过,在该咨询医师的朋友圈里,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说辞。“什么是寡相和福相?五官再好看,脸型不好也体现不出来”“腮无二两之肉必属无福之人”“为什么要把额头、太阳穴做起来?招财旺夫、好看显温柔、圆润饱满有福相”……像这样的涉及“容貌焦虑”的言论充斥着该咨询医师的朋友圈。而在色变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朋友圈中,还有这样的宣传——“女人一胖,就和性感绝缘;女人一胖,气质就离家出走了;女人一胖,撒娇都像撒泼;最扎心的是你胖了,就容易被别人喊阿姨……”

“咨询医师”的朋友圈

在《指南》中,记者注意到,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的情况,也是重点打击的情况之一。但在记者走访时发现,一些医美机构依然在用模特进行诊疗证明。只不过,机构将所谓的“模特”,换成了医美机构的内部员工。在韩辰整形医院的大厅内,记者看见地面上、电梯门上张贴了数张女性在医美前后的效果对比图。其中一张宣传照上展示了一名女士在经过美鼻后,显得青春靓丽。而在海报的一角,一排极小的字号标注了,该模特为医美机构员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