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确诊超2亿!病毒一周突变一次,疫苗保护力有多大?

2021-09-03 16:00:56 作者: 新冠确诊超2

今年2月,据权威期刊《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上刊登的一篇论文盘点,以截至2021年1月11日GISAID(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数据库的355067个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在这35万多条基因组序列中发现,有接近30000个突变;3823个新冠病毒变异株具有代表性,也就是基因突变影响了病毒的特性。另外,还发现上百个突变能让变异株在人群中传播和扩散、影响传播或致病能力等。

据GISAID数据库最新统计,今年4-8月期间,全球每个区域的相对变异基因组频率持续增长;另据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了解,从变异中位数来看,2021年后,新冠病毒的变异频率确实有所增加。

新冠病毒的变异频率在增加,那么变异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墨尔本大学Sebastian Duchene等人此前的研究称,新冠病毒每两周变异一次。不过,这种突变速率似乎并不适合于所有变异毒株。该研究提示,“值得关切的变异株”(VOC)则是由短时间内6倍于背景速率的偶发快速突变驱动产生的。

8月24日,一项来自巴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等高校的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新变种可能比以前想象的更快出现。

研究人员解释,有些变异对病毒有利,因此会传播开来;但有不少变异对病毒有害,会降低其存活的机会。这些变异在人体内无法存在很长时间,人类来不及对其进行测序,因此在计算病毒的突变速度时,会遗漏这些突变。

这项研究认为,考虑到这些“隐身”突变,新冠病毒的变异速率应该是上述频率(2周变异一次)的1.5-1.7倍,即接近于一周突变一次。

更快的突变率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吗?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准确来讲,不应局限于病毒突变速率加快这一点,而应理解为,大规模流行不断催生新的变异株,这些变异株一旦得到机会就会努力成为优势毒株,存在潜在风险。

他建议,应尽快推动疫苗接种,这仍是压低由病毒变异所引发风险的关键因素。

巴斯大学米尔纳进化中心的劳伦斯·赫斯特教授认为,这项研究结果意味着,如果某人感染新冠病毒超过几个星期,这有可能导致新的变异,病毒进化的空间比想象的要大。

陆蒙吉则表示,“RNA病毒各种不可胜数的变异株可以同时并存,并不依赖所谓的变异速度。”在他看来,病毒进化空间只是一个理论概念,无法定量。

“我们所观察到的变异株,实际上源于部分相对优势变异株在人群中的扩散。”陆蒙吉解释,在防疫管控不严格、大型群体活动等情况下,这些变异株在人群里得以大规模传播,而新的优势变异毒株往往由此衍生。另外,目前发现变异株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也和各国大量分析病毒序列有关。

清华大学免疫学博士罗天明曾在文章中指出,并不是所有发生突变的新冠病毒都能生存下来,在新冠病毒的社会中也是“适者生存”。大多数突变对病毒的生存是不利的,携带不利突变的病毒株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殆尽;但少数突变会增强病毒的感染性或传播能力,慢慢演化成优势的变异毒株。

在陆蒙吉看来,在病毒的进化过程中,绝大部分突变对其自身的生存能力没有帮助。他指出,“消灭新冠病毒的障碍包括多重因素,不仅仅是变异。随着全球整体免疫力的不断提高,新冠病毒的影响会被逐渐弱化。”

不过,虽然多项研究已表明,变异后的病毒传播能力更快,病毒的传染性或许更强了,但并没有发现其致命性更强。

疫苗保护力有多大

目前,中国大陆获批使用或紧急获批的新冠疫苗包括国药、科兴的灭活疫苗,康希诺生物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康泰生物的灭活疫苗和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尚未有mRNA疫苗获批。

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全球累计接种超50亿剂次;国内累计接种疫苗超20亿剂次,每百人接种达146.45剂次。

疫苗仍在如火如荼接种中,不过,面对不断出现的病毒变异株,疫苗的保护作用究竟有多大?近日,一系列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给出了答案。

8月14日,钟南山团队及广州市疾控中心、中山大学公卫学院共同完成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报告了国产灭活病毒疫苗预防德尔塔变异株的保护力。